美文网首页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0)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0)

作者: 最后一班车刚刚好 | 来源:发表于2021-10-14 01:22 被阅读0次

七、明代

高启:《高太史全集》

宋濂:《宋学士文集》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于谦:《于忠肃集》

李梦阳:《空同集》

何景明:《大复集》

唐寅:《桃花庵歌》、《醉时歌》等

祝允明:《祝氏集略》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徐渭:《四声猿》等

吴承恩:《西游记》

宗臣:《报刘一丈书》等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袁宗道:《白苏斋集》

袁中道:《珂雪斋集》

李贽:《焚书·答耿中丞》等

陈子龙:《陈忠裕公全集》

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

汤显祖:《牡丹亭》、《紫钗记》等

阮大铖:《咏怀堂传奇》

杨慎:《陶情乐府》等

阿末闲话:

阿末认为明代开始,已经是小说和戏剧的天下了。《西游记》《三言二拍》《牡丹亭》《紫钗记》等等。

当然,同时代,仍然有写诗词的,如杨慎等,我们现在大家都熟悉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杨慎的作品。

明清文学,开始走向大众,像戏剧小说,都是给普通人看的,而不是只为那一小撮士大夫服务了。

相关文章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0)

    七、明代 高启:《高太史全集》 宋濂:《宋学士文集》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于谦:《于忠肃集》 李梦阳:《...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6)

    儒家重义轻利,墨家统一义利,这是“爱人”说与“兼爱”说的主要区别。儒家“爱人”说主张“爱有差等”,孔子主张爱有差等...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0)

    “人定胜天”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一种主张,意指人类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它是战国...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2)

    荀子是先秦时期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哲学思想方面,他提出“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把道德...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5)

    庄子是个观察精细、思维敏捷的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想象丰富、情思飘逸、具有浪漫气质的诗人、文学家。庄周曾梦为蝴蝶,翩...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9)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道”是封建社会据以存在的根本原理,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天”主...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8)

    所谓“天人之辩”,是指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辩论。商周时期,人们把天看做是至高无上的神,到春秋...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1)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他把区别于禽兽的人所特有的属性看做是人性有其合理之处。可是,对于这种道德...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7)

    战国时期,以“黄帝”为名的学术派别大量出现,黄帝成了“学者所共述”的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吸收了黄帝学说中...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3)

    “中庸”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解释“中庸”为“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中庸就是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rw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