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底,看到和你同时来的同事年终奖都比你高,你有没有心里憋屈,不服气?是不是猜想这肯定是因为同事肯定会拍领导马屁,背后送礼等因素。
销售业绩上不去,在受到领导批评时,你是不是第一时间想给自己辩白,自己业绩没做好是有客观原因,而其他小组能做好也是有原因的。
朋友找你倾诉,你不仅没有安慰她,还把她惹生气了。到头来,你觉得她是玻璃心,太过敏感,说两句就发火了。
这看似不相关的几件事情,共同验证了一个心理学原理——错误外部归因,即错误都是别人的,外在的,客观的。自己没有错误。
就如同例子中,没升职不是我的原因,是同事会耍手段;业绩不好不是我的原因,是客户太刁难;朋友一气之下走了,是她心眼太小。
存在这样想法不奇怪,说白了其实是缺乏同理心,即站在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
这时候很多人会说了,你这话说的容易,都知道需要同理心,可怎么做的到呢?怎么去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
这就要从对方的期望,价值观和利益考虑。
(1)分析对方的期望
了解对方的期望有什么好处?
在《拆除你的沟通力I》中写道
如果在沟通前,我们先设身处地地先了解对方的期望,挖掘对方想听的,进而迎合受众的期望和喜好,当然你很难在你表达的主题上尽如人意,有些时候,人家可能不想听你说这些,但你不得不说),但依然为沟通起了一个好头。
在说话之前,先考虑对方希望你干什么、说什么。
领导给你安排任务,希望的是你无条件的接受,在最快时间内高质量完成。
朋友找你倾诉,希望你安慰她。
客户和你沟通,希望的是你能够再把价格降低一点。
事实上,对期望的分析并不难,一般在对话发生前,就能根据场合和形势猜出个七七八八。
当然也有那种事先完全不明白对方意思的情况,这时候需要做的为少说多听。
(2)分析对方的价值观
有时候价值观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它只是某些事情在对方心重更重要而已。比如对质量比较有要求的顾客,其价值观即为 对质量要求会比价格看得更重要。对工作在意的同事,在他心中即把工作看得比个人休闲更重要。
事先分析对方的价值观,是为了更好地采取应对措施。
一般情况下,在价值观不同时,有三种应对方法:
1)顺从对方价值观,顾客更喜欢质量,你就介绍产品的质量有多牛。老板喜欢有主见的员工,你就尽量在会议上提出自己的想法。
2)挑战价值观,这里不是让针锋相对指出对方的不足,而是用事实和证据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错误或者不足之处。
如对方觉得品牌更重要,你可以用一些实例证明,很多一线品牌的产品也有不足,而你的产品却弥补了这样的不足。
3)超越价值观,它比前两者更高级,是通过价值观的影响,让对方知道什么更重要,从而再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 你针对客户注重产品品牌和价格的价值观,提出了产品的安全性高于一切的价值观,通过把这一价值观影响到客户身上,最后再说出你家产品在安全上的独一无二之处。
(3)分析对方的利益
说白了就是这个产品能给对方带来什么好处,我的方案能给公司、给老板带来什么效益,我的建议能够给朋友减少什么麻烦。
期望、价值观和利益,有什么不同呢?
期望是第一步,即分析对方想听的话,因为对方得知你的身份和目的之后,会对你的沟通内容有个预期,当你满足对方预期,会引起对方谈话的兴趣。比如我参加一次销售类的培训,我期望的是听到如何销售,如何沟通,如和开发客户等内容。而培训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说销售如何重要,口才好如何重要。我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就上了一天的课,第二天也就不去了。
价值观分析,是分析受众心中所看重的因素的排序,根据这个排序采取相应的策略。比如我在选择理发店的时候,我对价格是最看重的,其次是花费时间,最后是理发技术,因为对于男性短发,我不是很介意细小的差别。而我妻子对样式最看重,其次是理发技术,再然后是价格,最后才是花费时间。
利益,和需求有点类似,区别在于需求是受众自己内心需要的,利益是切实存在的,利益范围大于需求。比如一位宝妈,全身心在孩子上面,对于自己面部皮肤的打理就不太在意,平常只抹一点保湿水。她对护肤品的需求就是,只有皮肤不太干即可。而我给她介绍的产品不仅能保湿,还能美白,其利益大于了她的需求,换句话说也就是帮她挖掘出当初没发现的需求。
所以换位思考,也就是要事先了解对方,知道对方的期望、价值观和利益。
没有升职加薪,没有业绩,你可能是换位思考没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