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同事们在一起聚会时,大家聊起了饮食。说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奇怪的是,南方人觉得吃面食不耐饿,而北方人觉得吃米饭不饱肚子。但大家都不否定的是,早上喝点粥,暖暖胃,很舒服。
之前也认为粥很调和,很养胃。直到两天后看到了一篇文章,也查询了一些信后息,才对喝粥有了新的认识。
白粥里的营养成分中近 90% 的部分是水,其他的主要成分是一些碳水化合物。作为一种易消化的主食,它的营养构成很单一,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其他营养成分,含量都非常低。
图片来源于网络或许有人会不服,认为可以往粥里加一些丰富的食材,这样营养结构就不会单一了。其实在大量的水和米之间,添加的食材所占的比例本就很小,而且经过长时间熬煮,食材中的营养物质早已流失大半。还有人觉得白粥味道寡淡,喜欢配上咸菜或咸鸭蛋来吃,这样在不经意间,摄取的盐量和糖量就纷纷超了标。
早餐作为一天中重要的一餐,不仅要“吃饱”,还需得吃好,需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而显然主含水和碳水化合物的粥是不够人体所需的。一顿合格的早餐应该占全天供给量的 30% 左右,换成鸡蛋、牛奶这类食物,这样就能得到蛋白质和钙的有效补给啦。
通过查阅了解到,大米在做成米饭时,升糖指数(GI)为 83.2,而做成白粥时竟高达 102,甚至超过了葡萄糖(100)!白粥的易消化会让人在喝完白粥之后,血糖迅速飙升,之后不久又会骤降,甚至降到正常血糖水平之下,严重的还会造成低血糖。由于喝粥前后个体的血糖含量波动过大,故糖尿病人要多加注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针对喝粥所导致的血糖变化,可以试着改变进食顺序,先吃蔬菜、肉蛋类等,最后吃主食,这样可以让血糖更平稳一些。
有关喝粥养胃的一个误区,最早是听长辈们说的,并对此深信不疑。影视剧里,人生病了都会喂其喝粥,这也加深了我的印象。看了有关粥的科普介绍后,明白了这是由于白粥容易消化,几乎不用什么咀嚼,肠胃不适的人在发病期间喝软软的粥,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消化道的负担,但如果长期喝粥之类特别软的食物,胃在消化其它食物的能力上会慢慢退化。
所以喝粥养胃还真是一个伪命题,长期喝白粥不仅不能“养胃”,反而会使得胃越来越虚弱。故胃病患者是不宜经常喝粥的,而应选择其他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细嚼慢咽来促进消化。
粥的温度一般超过65℃。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65℃以上的热饮列为2A类致癌物,超过这个温度的白开水、茶、咖啡、汤水,都在此列。我们的食管表面的黏膜娇嫩而脆弱,超过65℃的食物和饮品便会烫伤它。而刚出锅的热粥,温度甚至达到了80℃,长期喝过热的粥,毫无疑问会对我们的食道和肠胃造成一定的负担。
世事洞明皆学问。看来一件喝粥的小事,里面的学问也并不少哩。看似习以为常的“真理”,都有待科学的检验。我们徐徐为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