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西老师走了,盖棺定论,其人物造型是以他勤奋刻苦,大量西画的素描实践写生基础下完成,并借助中国画特有的工具即毛笔,墨,宣纸,色,加上国画题字钤印的形式,最终完成作品。从中国画界定的材料上看刘老师作品符合了,从借助中国的笔墨纸表现出的形式看也符合了,但从国画用笔墨、构图、书法、印章的审美形式及其精神境界的审美核心上基本看不到,其代表作《祖孙四代》可窥一斑。黄金比例构图使得画面饱满,人物形象塑造自然结构比例正确,用笔沉稳理智,以墨明确结构的明暗关系自然而然,类似色的推移加上三原色点缀使画面既有对比也显和谐,人物组合及其表情使得画面气氛融洽,整体画面表象显得主人翁自给自足幸福美满,如同西方的连环画,这完全符合西画素描的要求,作者很认真很努力去描摹的治学态度让人佩服,但看不到中国画中锋用笔的苍劲圆润,用墨的厚润和干湿浓淡,及其书法传承和印章出处等综合反映出作者高超的技巧和独立不倚的精神。
新文化运动是借助西方发展中国,借助西画发展中国画,而中国画是以文化和思想内涵为铺垫的,文化内涵普遍是指继承国学即先秦诸子以来的优秀文化经验,这些文化从个人内在气质上是潜移默化的,反映到作品上是温文尔雅的,西画严格逼真的造型和丰富的色调变化的介入虽大大提升了中国画造型等技巧,也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画形式,但毕竟是以中国画为主,尤其精神境界。若在继承优秀、创新发展上嫁接的自然则两全其美,反之则偏重一方,张大千《画法》里提到“若能把西画和中国画结合的丝毫不留痕迹这是何等的才干和天资的聪明”。刘文西作品偏重于西画,以素描的根基融入国画的形式,这是对西画的创新发展,属于西中结合的素描作品,无疑是对西画素描的贡献。这样的画法从1919年的中国大量发生,到1978年至今的中国美术环境下尤其美术院校形成绝对的影响力。西画盛行时代,刘文西老师是成功者,他的成功是令人艳羡的。
逝者为大,从社会道德的礼、义上我们尊重逝者,可以痛哭流涕的哀伤,可以各种形式悼念,《尚书》“求备以修身不宜接物”,作为学问,就中国画而言是严肃甚至刻薄的,这牵扯到传统文化及其民族自尊的问题,“求备以修身”显得尤为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