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金秀)

这两天在老家,看着古稀之年的两位老人,我倔强的心都融化了。
想起我非常崇拜的路得和她的婆婆拿俄米的故事,让我汗颜。
路得是拿俄米的二儿媳妇。大儿媳妇叫俄珥巴。拿俄米是她们的婆婆,她来自犹大地的伯利恒。她丈夫名叫以利米勒。在士师秉政的时候,犹大国中遭遇饥荒。以利米勒带着两儿子在摩押地寄居。
在摩押地寄居了十年,在那里为两儿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儿媳。路得是二儿媳妇。后来,以利米勒死去了。再后来两儿子也都死在摩押地。
以利米勒的妻子拿俄米就想回自己的家乡犹大的伯利恒。因为家乡人在上帝面前蒙恩,有粮食吃。
因此,她叫来两个儿媳,为她们祝福。对她们说:“你们各人回各人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于是拿俄米与她们亲嘴,她们就放声而哭,“不,我们必与你一同回本国去。”
拿俄米说:“我女儿们哪,回去吧,为何要跟我回去呢?我还能再生子作你们的丈夫吗?你们回去吧?!”
二个儿媳与婆婆相拥痛哭。
经过拿俄米的好言相劝,大儿媳决定留下,回归娘家。二儿媳路得则不肯让婆婆一人回去,舍不得婆婆。因为婆婆年已老迈。
她坚决地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后来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回去,就不再劝她。(以上出自圣经路得记一章)
路得在婆婆最失意的时候,坚定信念跟随婆婆,一路陪伴照顾。
后来回到拿俄米的家乡伯利恒,路得靠着拾大户家的麦穗供养婆婆。因为她孝敬婆婆,上帝恩待她,在婆婆的帮助下,成了大户波阿斯的妻。有了一个蒙神祝福的婚姻与家庭。生了一个儿子叫俄备得,生了孙子耶西,耶西是大卫的父。
一个外族外族的女子何其蒙恩,成为耶稣基督的祖上人。
路得在婆婆最艰难的时期,没有为自己考虑一点点,而是完全忘我。
而我,我敬仰她的正是这一点。
如今的社会,都说婆媳是冤家,因为儿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儿媳,则是抢了妈妈的心头肉。
我婆婆从年青时就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人。所有的她家的人都得无条件听她的。也许做惯了她的丈夫儿女的,都早巳不得不降服于她的掌权之下。公公是,我丈夫也是。
偏偏我不是。我的父家是一个懂尊重的家庭。对于婆家的这种势力,我格格不入。
偏偏我结婚的这一年年底,妈妈就去逝了。我的心悲痛到极致。父母是最疼我的人。
在妈妈后事后,一个长辈要求我回婆家后给婆婆下一跪。一来显示娘家人的教养,二来表示对婆婆的歉意和招呼,意思是我带着孝到婆家,对不起;又意思是我妈妈离开了,我跪求你拿我当女儿。
我记得当时我是头顶白孝布深深地给婆婆下了一跪,等她发现后把我扶起。我没有叫她妈妈,也不能,因为我妈妈没了。(哭)
以后的曰子里婆媳常有摩擦。但我不会忘记父家的教训。人家能养得这么大的儿子,也必能养得你。孝敬公婆就是孝敬父母。别忘了自己是唐家女儿。
在我三十三岁那年,我病了一场。在北京医冶好,后来在北京接受了耶稣,我的生活从此有了标杆。
婆婆说我,大家都恨我,婆婆甚至生气地骂我是没有爷娘教育。她恨我,是因为从此我不会参与烧纸钱了。不会再跪她,她百老之后我不会跪她烧纸给她。
但殊不知,圣经里虽然不允许偶像崇拜,(包括跪祭拜亡父亡母)但圣经十条诫里有且只有一条带应许的诫命,那就是在世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这是一条且是唯一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中国人说,顺父母为孝。如果我顺了父母,就不会坚立自己的信仰。那我有了信仰,是不是就大逆不道?我则被视为不孝之子?
圣经的诫命我谨守遵行,父母活着,当孝敬父母。父母不在后,再做事又有何价值?
可现实中的人们,不这样做,父母活着敷衍,父母不在后,做大事使自己脸上有光得好名声。
到底哪一种是真正的孝敬?
如今我公婆古稀之年了,我依然坚守我的信仰,公婆则不强求我参加一切的祭拜了(哪怕她们心里不满意,)这一点让我反倒感恩,为她们祝福了。
我再也不能跪拜公婆,但对公婆,我的心是跪着。我用心待她们,不忘自己的位份,尽自己的力量尽孝。
我也愿自己有路得的心志。无论何时,在不违背信仰的前提下孝敬她们。愿上帝祝福我们,阿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