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古代史
历史上同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什么韩信成功了,马谡却失街亭?

历史上同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什么韩信成功了,马谡却失街亭?

作者: 津城沐雨 | 来源:发表于2023-10-28 23:46 被阅读0次

韩信攻赵采取的背水一战能成功,而几百年后马谡守街亭时,采取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却失败了,主要是当时的情况完全不同。

我们先来看看韩信的背水一战。

韩信的背水一战,看似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把自己逼到绝路就算了,而是很多安排相互结合。

韩信并没有让所有军队列在河边等死,而是把军队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两千奇兵,让其带两千面汉军旗帜提前埋伏在赵军营垒附近,等赵军营垒空虚后攻占,换上自己的旗帜,这也是关键所在;第二部分是一万士兵在河边,背水列阵;第三部分是自己带领大军和赵军作战。

赵军见韩信军人数少,想全部出动歼灭汉军,打了一会儿韩信军抵挡不住开始撤退,边撤边把物资装备等遗弃,赵军边追边捡战利品,这一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赵军锐气。

等汉军撤退到河边后,背水列阵严阵以待的汉军放过韩信军,以逸待劳和赵军展开激战,喘过气的韩信军知道退无可退,和赵军死拼,赵军一时不能打败汉军准备先退回营垒,却发现营垒被占,军心大乱,这才是导致赵军大败的根本原因。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韩信布置了三支军队,一环扣一环,而且背水列阵的汉军能击败赵军,对敌人采取了骄其兵让其追击、死战挫其锐气、前后夹击败其军心的策略。

我们再看看马谡。

马谡来到街亭后,一意孤行让全部军队都上山,而且没有做其他的准备,先将军队置之死地。

等张郃军队到达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马谡团团围住了,这直接在心理上对蜀汉的军队形成威慑。你想想,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敌人密密麻麻围得水泄不通,普通士兵能不畏惧?

张郃烧山时,孤山无水,再加上大中午的太阳,蜀汉的士兵别说作战,仅有的一点儿战斗意志都被消磨的差不多了,哪还会爆发出下山猛虎般战斗力,只能四散逃命,马谡大败。

除此之外,人家韩信是进攻的一方,以奇制胜,而马谡是防守的一方,对于马谡而言,不求斩杀多少,只要能挡住魏军就是胜利,战略目的不一样。结果,马谡立功心切,凭借着满腹经纶获得的书上经验,想当然的运用所谓的兵法,结果弄巧成拙一败涂地,说实话,他连人家纸上谈兵的赵括都不如。

对此,大家怎么看?

相关文章

  • 2017读书笔记丨3丨《重说中国古代史》6/7

    1. 张郃 马谡失街亭就是因为他。马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没有错,但情随事迁,当时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年战俘是...

  • “马谡”的困惑

    最近看《三国演义》,看到马谡大意失街亭被斩后掩卷沉思。我在思考一个连续性问题,为何马谡会被斩?马谡为何会失街亭?诸...

  • 我说马谡是英雄

    历史上关于失街亭到底是马谡之过,还是诸葛亮之过这个问题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人说主要是马谡“纸上谈兵”,没有实际...

  • 《精读三国》之24马谡该死多少遍

    马谡这个人太出名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也许不是失街亭,大概很多人不知道马谡这个人。 马谡出自马...

  •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又做了两年的准备工作。在公元前227年,带领大军到汉中驻守。汉中接近魏、蜀的边界,在哪里可...

  •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南征回来见朝野清明国富民定,就积极准备北伐,想实现统一中原的报复,建新五年三月,诸葛亮率领30万大军...

  • 《街亭丢失的马谡到底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选择了马谡镇守街亭,导致街亭失守,马谡被杀的结局。那么在这场战役中,丢失街亭的马谡到底该承担什...

  • 悲痛马谡失街亭

    文/王胜甫(黄袍诗社作家) 马谡失街亭,以致诸葛亮粮道被断,蜀军失去依托,无法进军只能撤退。原本诸葛亮攻下的...

  •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如果马谡成功在街亭堵住张郃,结局会怎样?

    如果当时马谡没有丢失街亭,而成功在街亭堵住了张郃或者打败了张郃,结局会是怎样的呢? 分析这个情况之前先补充一个小故...

  • 三国时期的马谡被诸葛亮器重,却被刘备认为是言过其实

    三国时期的马谡是怎样被人熟知的,原因就是因为马谡失街亭一事,这件事让马谡成名的同时也成为了诸葛亮一生的败笔,刘备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上同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什么韩信成功了,马谡却失街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wm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