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一个特殊的节点,今天特意的约了妞妞老师聊一聊妞妞的问题,剖析根源,寻求办法,越挖越觉得问题在我们做父母的身上,我们痛下决心,从自身做起,加紧学习,对症下药,改变自己,再来改变妞妞。
今天主要总结一下和老师聊天的部分,后续可能会总结书本上的知识。
1. 平等的对待孩子。
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用自然的结果来告知孩子,而不是用逻辑接过来惩罚孩子,比如说不能用没做完作业不能看动画片,没改掉坏习惯就不能去姥姥家这种逻辑关系来惩罚孩子。而是要用自然结果,如果你这么做或者不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你能承担这种后果那就去做,让孩子有试错的机会。
不能自上而下的表扬,而是要发自内心的鼓励,表扬体现的是一种上下关系,鼓励、感谢体现的是一种平等关系,这一点我还没太搞明白,可以再实践中体会一下。
2.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接受孩子的缺点。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包括大人和孩子,要在心里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有问题,多倾听,先顺着孩子产生共情,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原因,要先站在一个战壕里,才能一起解决问题。要学习一些话术。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经常说起来,对于孩子的有点和闪光点要及时进行鼓励,哪怕是一点进步,也要指出来,不是“很棒”“很好”这种泛泛的描述,要真诚、具体描述具体表现。
3. 要保持一致性,这需要家庭的努力,特别是夫妻双方之间,要保持步调一致,不能一个坚持一个拆台,让孩子认为有空子可钻。
4. 发现问题要深挖问题的本源,不要直接打回去或者采取说教的模式,这些都是批评,起不到效果,下一次孩子就不会再和我们说问题。
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关注,鼓励性回应应是注意我——让我参与。那么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我在乎你,等会儿花时间陪你”,避免提供特殊服务。只说一遍,然后行动。安排特殊时光。建立日常惯例。花时间训练孩子。
如果孩子寻求权利。让我帮助——给我选择。承认不能强迫孩子,并寻求帮助。给予有限的选择;坚定而和善。只做不说。
说实话有些太理论的知识我还不太懂,需要点时间去消化和摸索,但起码基本的原则了解了一些,剩下的还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学习,任重道远,不过我有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