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贺,一个无法挣扎的局内人 | 资治通鉴
在公孙贺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时代缩影。作为一个受到重视,前途无量的人物,在最关键的时候,却选择了退缩。但是,权势的力量却如同一把钳子一样,紧紧地钳住了他。他想跑,跑不掉。最后,只能被推着走上不归路。
公孙贺的故事,就像是海面上的一朵浪花,很小,却有着无尽的涟漪。让人感受到权力对人的束缚,身处漩涡却无能为力的失落感,淋漓尽致。这个故事,是汉武帝时期,政治风气转变的一个关键点。从这个时候开始,汉武帝的无力感开始展现出来。
作为一个雄心壮志的皇帝,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国外格局,面对着自己难以压抑的野心,又承受着年岁渐老的折磨,很多荒谬的事情,就开始表现出来。巫蛊、封禅、怪责、拓疆,仿佛都像是巨大的石头压住他的心。
一、皇帝的身边人
公孙贺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也正是如此,他屡立战功,又是高官的儿子,便被选为了太子刘彻的,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的舍人。舍人,这个职务很关键。他负责处理太子的身边的所有事情,与太子的关系非常亲密。这种亲密,让他可以目睹太子的优点,更能够目睹太子的缺点。
人的本性,总是趋向于与自己关系亲密,值得信任的人。此时两人的关系,正如同《论语》中所说的: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虽为尊卑关系,却也能够互相成就。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使得太子刘彻在成为皇帝之后,便提拔了公孙贺作为太仆。
太仆,是替皇帝管理马政的职务。但是,这个职务同样非常关键,可以长时间地呆在皇帝身边,甚至亲自为皇帝驾马。老子说: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原因就是,皇帝的地位太高了,高到他不能够信任任何人,高到他不能够表现自己的情趣喜好。
因为他的身边,潜伏着太多太多看不见的危险。齐恒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没过多久,整个齐国上下都学着穿紫色的衣服。燕王哙喜欢被人拍马屁,子之就找了些辩士,整天跟他说禅让就是最高级的品德,作为君主,只要能够禅让王位,就能够跟尧舜一样名声远扬。燕王哙被说得飘飘然,想都没想就把王位给了子之。
在这一点上,韩非有很多的论述,例如: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作为君主,稍微表现出一点欲望与喜好,就有一大堆马屁精追着拍。有些是为了自己的官职能够稍微升一些,有些则是要把君主给铲除掉,非常可怕。
作为汉武帝来说也是如此。所以,他要选一个自己能够信任,绝对不会害自己的人,安置在自己的身边。公孙贺就是这样的被选中了。从公孙贺的角度来看,这是好事,却也是坏事。能够得到了君主的信任,提拔就相当于坐上了火箭。但这种信任,却也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压力。
二、没有什么是永久的
从更深的角度来看,公孙贺与汉武帝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关系的变化,源于各自地位的改变。就好像,两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在一起创业之后,关系就变得逐渐僵化,甚至破灭。这当中,是由于利益的作祟。
为了紧紧地钳住这个自己稍微能够信任的人,汉武帝还将卫夫人的姐姐,嫁给了公孙贺。这种是政治上的联姻,其本意是,虽然以前大家是一条船上的人,但是遇到危险了,你还可以自己跳船跑掉。现在,有了联姻,你要么就带着我一起跳,要么就跟着我一起死。卫夫人的姐姐在公孙贺身边,一方面是拉近皇帝与公孙贺的关系。而另一方面,则是对公孙贺进行全天候的监视,这就是手段。
汉武帝在把握一个尺度,对于公孙贺,要信任,却又不能太信任。要亲近,却又不能够太亲近。因为他现在是皇帝,是天子,执掌着全天下百姓的生杀大权。汉武帝有宏伟的野心,他的目标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太阳能够照射到的地方,他都想要去征服。
汗血宝马只是一个幌子,揭开这个幌子,我们才能够看到当中最深层的野心。每次出征失败之后,汉武帝都很怒,他怀疑自己的下属,怀疑他们与外部势力勾结。他要杀人,要立威,要让他的官僚明白,他的野心,没有谁可以阻挡。
而此时的公孙贺,正在目睹着这一切的发生。作为一个长期陪伴汉武帝的人,公孙贺自然知道汉武帝心中的野心与他的手段。看到李蔡、庄青翟、赵周等人自杀,看到丞相石庆,严谨一生却多次受到汉武帝的指责,公孙贺知道,一切都变了。
当丞相石庆死了之后,公孙贺很早就明白自己将会是被挑选为丞相的人选。所以,他也在心中,早早做了预演。当这个消息传到他的耳朵里面,他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惶恐。
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官之首。谁要是能够当上丞相,那相当于是祖坟冒青烟。但是,对于公孙贺来说,却是如坐针毡。就好比,突然之间让你来做公司的负责人,地位与权力大大提升,你会是什么反应?
如果一个人不敢接受一个较高的职位,那么可以说明几点:1、能力不够,担心做不好;2、劳苦功低,没有利益,没有地位;3、有危险。
从公孙贺的履历来看,他是个有能力的人,有军功,又一直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可以排除掉第一种可能性。丞相之位,名声显赫,又封了葛绎侯,权力与利益自然不必多说。那么,就只剩下第三点。所以,公孙贺不敢接受汉武帝的任命。
从汉武帝的角度来看,这么好的职务给你,你却不要?说明你这个人有心思。作为汉武帝信任的人,却不能够反过来信任汉武帝。这不仅是对汉武帝的打击,更是对公孙贺整个人生,整个公务生涯极大的打击。因为皇帝的怀疑,比什么都要危险。
我们来看《资治通鉴》里面是怎么写的。
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曰:"我从是殆矣!"
公孙贺把头磕到地上,泪流满面,不肯起来。本来这是一件喜事,好事,却让公孙贺给弄成丧事一般,汉武帝的心中,自然是非常不爽的。所以,他抛开公孙贺,也不听他解释,直接就走了。公孙贺没有办法,只能够硬着头皮接受了。最后,他还嘀咕着,自己已经完了。
公孙贺的异常举动,实际上是当时朝局的一种缩影。学而优则仕,这是很多人一辈子的梦想。但在公孙贺看来,去做丞相,实际上跟送死无疑。朝局的荒诞,人心的叵测,衬托出了一种很诡异的氛围,有能力的人不敢做官,就相当于一个公司,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岌岌可危。
反过来看,公孙贺能够逃吗?逃不掉。这一切,都是一张巨大的网。所有的人,包括汉武帝,都在这张网之下。所以,他才要磕头,才要痛哭流涕,这是他内心恐惧的最真实表现。要想打破这种规矩,就首先得打破汉武帝的疑心与野心。这无疑是鸡蛋撞石头。来一个朝堂的大清洗?在这种氛围之下,被洗的只能是公孙贺自己。
这张网的形成,是几千年发展的结果。本来这张网是好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却在一些奸邪佞人的手上,变得乱七八糟。想要以一人之力,去理顺这张网,非常难。毛主席在年轻的时候,敢叫日月换新天。但是,当他老了之后,看到自己颤颤巍巍的手,再也理不顺这张网的时候,他只能说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触类旁通】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公众号:稽圣
微信号:jishengw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