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梦花园”内部收稿专题简友广场心理
论旧式中国父母与对孩子的“欺骗”行为

论旧式中国父母与对孩子的“欺骗”行为

作者: 蔡飞燕 | 来源:发表于2023-04-29 12:07 被阅读0次

六年级下期部编版语文教材课文《那个星期天》,作者是史铁生,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与妈妈很早以前就约定好那个星期天要出去玩,但妈妈以各种理由推脱最后小男孩绝望哭泣的故事。

看到这篇课文,我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这或许就是旧式中国父母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吧?——我对你撒谎,我欺骗你,不遵守与你的约定,都是为了你好,你现在怪我是不懂事,长大了就会感激我了。更甚者,心里想的可能是——我是长辈,你理应顺着我,我不想,你偏要,也太不像话了,这是不孝!

从深层次上来说,这种行为部分是由旧时代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中“至高无上的父母”的理念演变而来的。这正好是“曾子杀猪”的故事的反面例子。孩子小时候被父母欺骗,长大也学会欺骗自己的小孩,也是“为了他好”,而全然忘了(或不顾?)自己曾经被欺骗的那种失望,难过,或许还有一些难以启齿的报复心理……

在我看来,除不良旧习以外,旧式中国父母习惯性欺骗孩子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孩子需要他们来控制,需要他们保护,而孩子自己做出的决策对他不好,所以他们不惜以欺骗的方式来控制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平平安安。诚然,这确实能让孩子更加安全,但孩子也只是一朵温室里的花朵罢了。

在旧时代,社会较治安混乱,烽火不断,粮食不充裕,为了孩子的安全而欺骗其固然能让他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下长大。但在治安良好,食物充裕的现在,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这种欺骗真的有必要吗?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尤其反感,让他们对父母失去信任,产生反感和反抗心理。他们长大之后,便会想尽办法脱离这种枷锁,远走高飞。

那么这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什么后果呢?中国式父母的 “欺骗” 行为可能影响孩子对他人的信任感和独立性,同时也会学习并效仿父母的做法,欺骗他人,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失去责任感,并产生多疑的性格。旧式中国父母的这种欺骗行为也会让孩子们感到他们的心情被忽略了,并会失去对家庭关系的信任感,长大以后成立家庭也可能对伴侣产生不必要的怀疑。另外,如果孩子们没有学习到独立思考和做出自己决策的能力,他们在成年后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旧式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欺骗行为,无论是怀着怎样的意图,都是舍远求近的,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极为不利。

如果要杜绝这种行为,我们首先需要把孩子当作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来看待,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

相关文章

  • 主题: 针对孩子的欺骗行为,我们是否可以容忍?应该如何处理?

    针对孩子的欺骗行为,我们是否可以容忍?应该如何处理? 杨老师分析: 今天的话题是关于孩子欺骗父母应该怎么办? 孩子...

  • 论与父母的行为差异

    也许从我上大学起,回到家便没有了一席之地。生活习惯中完全没有我一丝的痕迹。 早晨6点天亮前,没有人开灯。她摸黑上厕...

  •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这是一本育儿而又充满心理学的书,孩子行为导致父母对自身行为的认知。 1.不界越,父母对孩子界限,孩子对父母界限,都...

  • 【孟母堂】孩子問題來源

    孩子的绝大多数问题来源有三: 一、对父母行为的模仿。孩子是以父母为榜样的,是父母的镜像; 二、对父母行为的反应。父...

  • 改变自己,让爱发生

    中国最需要学习的是父母,最需要教育的也是父母! 孩子的很多不合理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孩子对未知的探索,父母却用自己的...

  • 父母的素质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许多研究表明,孩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自身素质有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言行等对孩子的心理与行为都具...

  • 小学生的特殊问题

    一是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与体罚问题。体罚是父母或老师本身的心情反映出来的行为,体罚是在示范不良行为,让孩子去模仿。有效...

  • 几张图告诉你为什么孩子没有教养?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父母的某些行为会映射到自己孩子身上。 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与父母是密不...

  • 读书笔记: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

    不要给孩子贴上懒惰、欺骗、偷盗、马虎的标签,因为这真的会导致这些行为发生。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丑陋、笨拙、不聪明...

  • 论有些中国父母奇怪行为

    前几天我听到一件事情,就是我比较喜欢的广播剧一类的因为某些无语家长举报了。真的,我就不理解了,你们自己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旧式中国父母与对孩子的“欺骗”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je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