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不是有形的东西。
一般人民会把天国现世化:并不想把理想去改变现实,天国实现在着世界上,而把现实作为理想的底稿,把现世推进天国。对生活的态度是以克己来迁就外界,那就是改变自己去适合于外在的秩序。
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哥安稳的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印度,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被火烧死。缅甸一个人成年时要去杀几个人才完成成人礼。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富而好礼。
权力的性质。医是从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四是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