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过年回家,我们一家住在二哥家里。二哥的小宝两岁多一点,还不太会讲话,但通过只言片语不知啥调的几个字,他妈妈也能听懂他的话。在我看来小家伙的语言发展已经不错了,要知道儿子这么大时还只会蹦单个的字。
小家伙基本上由妈妈带,偶尔爷爷奶奶帮着带一会。小家伙粘妈粘得厉害,一会不见了妈就满屋找。
可笑的是,本来他一个人玩得好好的,如果我叫他一下,他立马甩下手中的玩具,嘴上念经般地喊着“妈妈”,转眼就不见了,犹如见了什么怪物一样。
心想这孩子这么粘妈,到了上幼儿园时可有得他哭了。
妈妈跟我抱怨,“你嫂子从不放心让我们带孩子。我们带孩子玩,他妈妈隔几分钟跑来摸摸后背,怕孩子流汗感冒。时时刻刻都要看着孩子。孩子当然粘她了。”
是啊,儿子离不开妈妈,但妈妈似乎也离不开儿子,以至于到底谁离不开谁都分不清了。
02
回到上海,看到体重称上跳动的数字,当即决定恢复饭后的快步走。
晚饭后,收拾停当,叫上儿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爹不在家,儿子出奇的顺从,换上鞋,连原本想带的滑板车也不带了,说是陪我跑跑。
早春的夜晚虽不如冬天那么刺骨,但还是冷的,所以锻炼的人并不多。
我们俩边走边聊天,儿子像个小话痨,不停地说着。
走了一半的路程,儿子说妈妈,我不想走了,我就在这里等你吧。说完就坐在路边的椅子上。
我有点不放心留他一个人在这里,劝他跟我继续走。他很坚决地拒绝了。
以前,我们三个一起走时,他不肯走,他爹威胁他说你不走就在这里等,他一般极不情愿也是继续跟着往前走。
今天他是怎么了?
我继续往前走,心里却慌慌地,毕竟不到六岁啊,晚上的人也不多,如果有坏人把他拐走了怎么办啊?越想越怕,我撒开腿跑起来。
跑到快到终点的转角处,只听到一声“妈妈”。我抬头一看,是儿子,他走了小半段路来迎我了。他兴奋地说:“妈妈,我一直没看见你,就来找你了。”我一把牵过儿子的手,心里暖暖的。
这是儿子第一次在没有成人的陪伴下主动与我分离。我知道,这不过是开始,随着儿子渐渐长大,我与他终将分离。
03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的确如此,父母与我们,我们与孩子,都将进入分离的模式,不是我们愿不愿意、舍不舍得的问题。
当孩子与母亲联系的脐带被剪断之时,便是孩子成为独立的生命个体之时,虽然他看起来那么柔弱,还什么都不会,需要仰仗成人的养育,但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控制他。
我们不过是他们的“引路人”,要尊重他们内在的生命潜能,同时给他们指明方向。
父母爱孩子,就要慢慢学会放手,学会与他们分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独立。不要让爱成为一种负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