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教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哲学家,这是一本基于阿德勒心理学基础上的育儿书,结合作者自己多年的养育经验,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樊登点评说,岸见一郎的书不啰嗦,字字有力有见解。
今日读到:
一,不批评孩子
批评并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好方法,没有孩子愿意被父母批评,但如果规规矩矩做事得不到回应时,他们往往就要做出一些令父母头疼的事,通过批评来获取父母关注,所以,孩子总是犯错,某一方面来说,是为了寻求父母关注。
批评有时候见效很快,孩子的行为会改变,但那仅仅是因为害怕父母而照着父母的话去做,他迟早会变成为了逃避父母批评而不去积极做事的懦弱消极孩子。
所以,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在孩子出现一些行为时,耐心的解释,不批评。
女儿经常也会做一些让我抓狂的事,比如躺在床上看书,我无意识的时候会直接脱口而出:“不要躺在床上看书,起来!”这是一种没有平等和尊重的语气,孩子当然会排斥,紧跟着就很不耐烦的回我:“知道了”,声音比我声音还大......显然这样的对话是很不愉快的。
再一次看到她躺床上看书,就带着觉察和她说:“你这样看书,妈妈担心你的眼睛会近视,可以坐起来看书吗?”她没说话,不一会儿自己起来了……
不是孩子不听话,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耐心的平等的和孩子说话。
二,不表扬孩子
孩子考试成绩好和不好都是孩子自己的事,考好了不表扬,考不好也不批评,因为表扬会让孩子形成是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学习的,慢慢也会发展成不被表扬就不好好做的孩子。
考好了,孩子会从取得好成绩这件事中获得满足感,不必额外奖励,这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考不好,孩子会失落,这也是他要去面对的失败,失败很多时候会更能激励一个人,而不是帮助他去避免失败。
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出现问题时,陪着他,问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培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是最宝贵的礼物
女儿成绩并不算好,字也不像上过书法课的孩子那样规范,老师也找过我说,听写不会,最好多督促。
说实话,真不想督促,因为相比较成绩而言,我更在意和她的互动方式,关系。目前,也在不断觉察,发生矛盾时,尽量选择停止,或者离开孩子,避免说出伤害孩子的话。
总之,得找到适合自己的亲子沟通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