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起丁丁的职业,读过丁丁故事的你会毫不费力地说出他是一名记者。但是如果问你这位记者都做过哪些采访,估计你就要思索一下了。事实上,丁丁作为一名记者是非常不合格的。他走遍了世界,挫败了无数的阴谋,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危险,探索的脚步甚至踏上了月球,但是唯独没见过他去认认真真地做一次采访,规规矩矩地给报社写过什么稿件!丁丁的苏联之行是他唯一一次专门以采访为目的的旅行。不光如此,他甚至还真的给报社写了报道。看过后面的22次历险,就知道这有多么不容易了!
相信看过上一章的朋友可能都会想起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丁丁历险记。其实每一本丁丁的背后多少都会勾起读者的些许回忆,这也是我们喜欢丁丁的原因之一。但是我想在我国的读者几乎不会有什么关于《丁丁在苏联》的回忆,因为这本书压根就没有进入过中国!囿于意识形态的束缚,在80年代初引进出版丁丁历险记的时候,《丁丁在苏联》被有意删除了。即便是在2001年,新中少版,也就是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引进大全套丁丁历险记,出版国际通行的32开竖版大开本彩版的时候,丁丁在苏联的故事仍然没有被纳入。以至于中国的大部分读者一直以为丁丁系列的第一部是《丁丁在刚果》。
去苏联的故事本身其实很简单:记者丁丁受报社委托前往苏联采访当地真实的社会情况,但是开局就不顺,火车被炸,丁丁本人成了替罪羊,被关进监狱。
出事的地点是在德国境内,于是首先和丁丁展开缠斗的不是他的目的国苏联人,而是德国人
经过一番纠缠,丁丁总算到达了苏联。他实地看到的荒败景象和苏联自己对外宣传的胜利五年计划完全不符。
恼羞成怒的苏联人怕丁丁将实情报道回去,于是千方百计要做掉他。双方经历了旅馆突袭、河上追逐、水牢脱困、混入军队、雪夜突围等一系列较量。
丁丁终于安全逃回比利时,将苏联的内幕报道出来,成为举国称颂的英雄。
《丁丁在苏联》的历史意义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在本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丁丁首次正式出境的原型:他比我们熟悉的形象更圆更小。小狗白雪的形象也就此定型,甚至它酗酒的毛病也在这一集就已经显露了出来。埃尔热当时是为《二十世纪报》的副刊,针对童子军读者群的《小二十世纪》创作连载连环画故事。在本集中,连载画的特点体现无遗:故事并不是很完善,主要靠快节奏的连续动作推动情节。这样的风格一方面体现了埃尔热驾驭画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欧洲漫画的革命性创新:连环画不再是旧式的“文章插画”,而是通过台词“气泡”推动故事演进的新形式。这是埃尔热深受当时新兴的电影表现形式影响的结果,也是欧洲连环画现实主义风格的开始。
丁丁系列争议最大的几集:《丁丁在苏联》、《丁丁在刚果》、《丁丁在鲨鱼湖》。其中对于刚果的争议其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强烈起来的。新时代的读者指责刚果的故事中充斥着种族主义和滥杀野生动物,触怒了很多左派和环保主义者。《丁丁在鲨鱼湖》则是埃尔热去世以后,他的工作室自己搞出来的狗尾续貂之作。其水平之低下,绘画之低劣,向来为丁丁迷所不齿。这两本都是后话。而《丁丁在苏联》则不同,它是丁丁系列的真正开山之作,而对它的诟病,则恰恰来自埃尔热本人。
《二十世纪报》的主编诺贝特.华莱士教士是一位坚定的天主教右派人士。丁丁的苏联之行是他授意埃尔热创作的“命题作文”。目的就是对新兴的苏维埃政权进行意识形态攻击。年轻的埃尔热对于意识形态本就懵懂,再加上大领导的直接指示,当然只能从命。埃尔热本人是一位非常严谨的画者,即便对于他从未涉足的国家,也会尽可能地通过资料搜集做到细节的精准。但是当时对于苏联,埃尔热是一无所知的。他手头仅有一本约瑟夫.杜耶的《面纱后的莫斯科》作为参考。这其实是一本充满西方偏见的反共宣传著作,而埃尔热几乎完全照抄了该书的内容细节及其观点(其实也别无选择)。
埃尔热对此深感羞愧,他将这一集称作他“年轻时的罪过”。我们可以看到,原版是黑白的,终其一生,埃尔热从未像他对待其他作品那样对本集进行修改和着色。他甚至拒绝将本集纳入大全集之中,只是在出版社的坚持之下才勉强同意。(本集因为中国没有引进,所以图画引用的都是英文版的黑白插图)
除了意识形态的争议以外,本集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德国的嘲讽。从故事中可以明显看出,丁丁从比利时经由德国前往苏联,一来一去两次途径德国的经历都不是很愉快。画中的德国人呆板蛮横,同丁丁的祖国比起来好像蛮夷之邦,和苏联差不多是一丘之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我想一个主要原因是埃尔热本人的经历。说起埃尔热,或者说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个时期生活在比利时的民众,真是有够悲催。他们一生中经历过两次德国的侵略与占领:一战中的1914年和二战初期的1939年。1914年,一战爆发,德军入侵比利时。对于所有低地国家(Low Countries):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人都没有太在意,他们的真正敌人是法国。先是卢森堡在一枪未发的情况下投降,而比利时人也只有六个师的陆军,要面对德国34个满编师的进攻。然而比利时人民在阿尔贝国王的带领下,奋起抵抗,在列日要塞战役中,予敌以极大的杀伤。
(列日要塞与战斗中的比利时军队)
原本德国计划三天拿下的比利时,竟然耗费了四个星期,损兵五万。激烈的抵抗导致德国人在比利时进军沿途犯下了大量的罪行,比如著名的"比利时强暴案"。当时的比利时人将德国人称为"野蛮人"、"匈奴人"。
1914年的时候,刚七岁的埃尔热在布鲁塞尔城郊的镇上就读镇立第三小学。他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作画,画了一个小孩如何同德国占领军做对周旋的故事。这是一个没有名字没有文字的纯绘画故事。可以相见,小小年纪的埃尔热在心底里已经对德国人怀有深深的敌意。后来,在采访中,埃尔热对记者说,当年那个漫画中的无名小孩,可能就有着15年后问世的丁丁的雏形。所以,初出道去苏联采访的丁丁,先和德国人干上一架是再正常不过了。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当时西欧对德国和苏联这两个异类的复杂心情。原本一战以前,虽说欧洲战事不断,但基本上都是王朝战争,争的是地盘头衔和王室利益。而经过了一战这场全民动员的全面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再也不是原来的欧洲了。欧陆出现了两个异质的国家:王朝倾覆后的德意志魏玛共和国和苏维埃俄国。
西欧国家对这两个新生政权保持着传统敌意和高度警惕!苏俄,原本是一战时西欧的盟国。但是在战争末期,俄国革命爆发,经历二次革命上台后的布尔什维克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条约(布列斯特-列夫斯托克条约),等于宣告了德国在东线的胜利,把英法给卖了。要不是美国人出来撑场,从东线回援的德军完全可以摧垮协约国。还不止如此,苏联建国以后俨然成为共产国际的老大哥,领导着国际内包括西欧各国共产党在内的各兄弟党,形成了独立于旧欧洲之外的新的世界一极,握有可以摧毁颠覆老牌帝国如英法的力量。这让西欧是又恨又怕,除了苏俄内战初期的武装干涉外,基本上是以封锁遏制为主线。
(这幅图就是苏联人在向来访的英国共产党人介绍五年计划的工业成就)
另一个异类则是老对手德国。他虽然被打败,被课以巨额赔偿,殖民地丧失殆尽,武装力量完全瓦解,但西欧国家想起他仍然是夜不能寐。就如福煦将军所言:"(凡尔赛和约)不是和平,这只是休战二十年!"欧洲无时无刻不在提防着德国的再崛起。他们深知德国人不会就此罢休,而且一战惨烈让他们吓破了胆,再也没有勇气去进行下一次全面战争了。于是,在这两战之间的二十年中,西欧人其实能够意识到这次和以往不同,他们所面对的不再是一个敌对阵营,而是两个异类对手(或者说两个恶棍)。此时美国已经退缩锁国,西欧无法同时应付这两个对手,他们必须拉一个去打另一个。本集成书于两战之间的中间点,1929年。显然可以看出埃尔热本人和他所代表的社会思潮认定苏联更加邪恶。也许正是这样的思潮导致了后来西欧(当然主要是英法)绥靖德国并怂恿德国“祸水东引”的一厢情愿。
没有比福煦将军更精准的预言。凡尔赛合约签订整整二十年后的1939年,埃尔热将再次见到自己的首都沦陷。不过这次来的不是苏联人,而仍然是他们的老朋友,德国人。从来敌友难分辨,西欧或许在两战之间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或许,对于比利时这种倒霉的小国来说,根本没有选择!
顺便说一句,在丁丁采访苏联之后的1936年,大清洗来临。像他一样的西方记者真的受到了苏联政府的广泛邀请,去采访惊世骇俗的三次"莫斯科审判"。他们虽然不必再像丁丁一样冒着生命危险,但他们的法庭见闻可能更加离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去查阅这方面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