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南渡北归》读书札记(一)

《南渡北归》读书札记(一)

作者: 且行且思且歌 | 来源:发表于2018-08-31 09:04 被阅读0次
    《南渡北归》读书札记(一)

    轮子

    读书和行走,是生命存在的两种理想状态。既然这个暑假走不了,那就静下心来,安安分分地读读书。身体和灵魂,总要在路上,心为行役是难受的,那就要学会放飞灵魂,在文字的世界里,为自己找到一方安身之处。

    曾经读过这么一句话:阅读就是不断的出发,因为出发,所以遇见;阅读就是回家,因为回家,所以有了更多的勇气出发。这样看来,阅读的意义就显得更加明朗,因为阅读,我们会遇见不同的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因为阅读,我们会拥有足够的底气和更多的勇气;因为阅读,我们的灵魂会变得更加纯粹,视野会更加宽广,格局会更加宏大,心情会更加开朗。阅读是为了更好的出发,阅读又是为了更深刻的回归。

    (一)

    《南渡北归》共有三部,分为《南渡》《北归》《离别》。是一部20世纪民国知识分子的宏伟群雕,一部全景再现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这一群国学大师面对国难,国乱,他们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民族大义,责任担当,是需要勇气,需要力量,而这种勇气和力量是渗透进骨子里的,这种骨子里的东西,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读《南渡北归》会让你认识到这么一群人,他们有才华,做起学问来可以心无旁骛,各领风骚;他们有担当,国难当头,他们可以以民族大义为重,坚守信仰,无问东西。

    没有安定的治学环境,没有优越的办学条件,居住于茅草房中,置身于战火纷乱中,西南联大为什么能造就数量如此之多的学术巨擎、国学大师?培养出了如此之多的高质量人才?这与著名的“钱学森世纪之问”恰好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读完此书,答案似乎渐渐明朗起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是一所大学气度是否包容,格局是否阔达,视野是否高远的核心要素。“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然而大师是不能心为行役的,是不能束缚禁锢的,西南联大给了他们足够的自由,足够的空间,能够让这些知识分子有自己的想法,追求,目标,给他宽容自主的治学氛围,即使没有大楼,没有精密仪器,也能促使他们静下心来,全心投入,专心治学,乃至于取得非凡的成就。

    西南大学纯粹的学术氛围是这些大师们之所以成为大师的主要原因。当时联大兴起红学,刘文典与吴宓同讲《红楼梦》,吴宓为留学西洋代表,“气宇轩昂,一幅绅士风范“,从西方文艺理论论着手,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加以阐释,听者拥塞。而留学东洋的的刘文典则“白发飘零,一身粗布长衫”,一幅“之乎者也 ”的乡村私塾先生模样。外表上的差异并不影响他们在学问上的追求,刘文典以其孤傲张狂的性格,摆出与吴宓唱对台戏的架势,因听者云集,只好改在广场上露天开讲,月色朦胧,刘文典在月光下纵横捭阖,滔滔不绝,令大家如痴如醉,直呼过瘾。甚至后来吴宓也夹杂在学生之间来听虚实,探究竟,直至佩服刘文典的学问。这样充满火药味的“对台戏”,无伤大雅,其实就是一场很好的学术交流,在学生中间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佳话。试想,在同一间大学同一个时间节点开同一门课程也只有在西南联大可以睹之闻之,如此浓厚的学术氛围怎么可能成就不了几个国宝级的大师?(未完待续)

    《南渡北归》读书札记(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渡北归》读书札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sg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