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官方3月20日开始允许用户注销QQ账户,不过,只过了一天这个注销功能又下线了。。。
对此官方回应,QQ团队只是在测试阶段,在不久将来会重新上线这一功能。
这一新闻出来之后,网友们炸开了锅。大部分的网友还是不会选择去注销,原因大致有这么几个:
所以,你还记得你的QQ空间长啥样吗?
是否还记得曾经写过的日志,和记录每一天心情的说说。
QQ空间的说说功能是一代90后美好青春的港湾,它承载了大多数人的欢乐和忧伤。
由于工作需要,我重新登上了几近荒废的QQ,发现在好友动态一栏,依然有好友在坚持更新状态。
我慢慢的往下拉,却发现在实时更新的只有两三个人。内容大体分为两种:工作和生活。
对我个人而言,学生时期(八年前)用说说这个功能那就相当于现在的微信朋友圈,啥都往上面说,啥都往上放。上一秒还喊着活够了,下一秒就立志明天会更好。
总结一句话吧,不修边幅的忧伤,不失优雅的谩骂,和腼腆害羞的喜悦。
__(°突嘫之间,想喓当嗰坏骇孓-
现如今火星文已经很难再见到了,(除非你和葬爱家族还有联系),现在看看是真的辣眼睛。当年不一样了,当年这样的文体可是红遍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用。
让我们把回忆拉回到07年和08年吧,那时候我才上初中,刚跨进学校的大门,就让我感受到了让人难以拒绝的视觉冲击。
清一色的爆炸头,微微飘扬的斜刘海,满头的蝴蝶结,厚重的齐刘海。这些就是给我的第一印象。
学长学姐们喜欢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好不惹眼,隐约一种乡非即视感。我记得一个事情,学校有一个自称是大姐大的学姐,在三五好友的带领下,来到学校东边女厕所,准备围堵一个刚上完厕所的低年级女生。小女生大概是因为被哪个学长看上了,大姐大因此不爽,借机好好调教调教。那个女生当时就哭了。
也不知道她还记不记得这件事了,反正我还记得。
青春期遇到非主流文化,正是叛逆的开始。个性独特而又不想变成另类,自认清高又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和理解。不玩摇滚,却独爱在社交平台上放一些另类摇滚的图片。不去酒吧,却偏偏喜欢在评论区买醉。
即使believe中间也有lie
那时候的我们,情绪是很容易被带动的,就连很细微的小事,也能激起心中千层浪。
每天都要伤感,每天都要45°角仰望天空,每天都要在空间里死一遍,然后重生。
那时候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心情,大部分都是让人捉摸不透的,总有人会在下面回复问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你会淡淡的回复一句,没什么。重度非主流患者甚至还会一整天茶不思饭不想,让伤感的词句左右着自己。
现在回头看看发的那些说说,真想一万遍掐死自己。这样的杀马特黑历史我不会以任何形式让它留存于网络。如此矫情的无病呻吟,实在好奇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心里写下这些文字的。。。
那时候的我们虽然幼稚,可面对友情却单纯而又美好;不懂什么叫套路,真心换真心,把感情看得格外格外重。彼此之间既是同学也是朋友,有难大家帮,有福大家享。
如果爱,请深爱
在非主流时期情窦初开,我猜你这一辈子也不会忘掉。曾经为了爱情满世界的写说说,毫不遮掩的吐露心声。
情书纸条满天飞,花言巧语一线牵。
我的同桌小馨是个甜美乖巧的女孩子,算是学校里长相比较突出的了。自打初中军训那会儿,就有男孩子陆续给她送来情书,还有亲自制作的节日贺卡。那些与她同级的男生她都没有选择,最后选了一个大她两届的学长。小馨毫不掩饰的和我分享她的甜蜜,她说学长送给她的第一份礼物是一个小仙人掌,希望她能把它养大。可惜那会儿年少无知,短短两个星期他们就分手了。
凑巧前段时间我遇到了小馨,我问她,你还记得初中那会儿某某人送你仙人掌吗。她思考了一会儿,哈哈大笑起来,和我说,那个仙人掌啊,已经在我奶奶家长成巨兽啦。而且听说那个男生已经结婚了,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我看到小馨的眼里正在放映的她的回忆。
我在微信里找到了那个每天坚持刷说说的小伙子,他是我的高中同学,一个小村干部。
虽然我们经历过了轰轰烈烈的非主流时期,虽然那段往事不堪回首,但也算是我们青春的一部分了。如今回想起来,一些片段还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现在的我们,也从来都不会提起,从来都不会忘记。
QQ账号注销功能如果再次上线,你会选择怎么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