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入社 (一)
时间很快来到一九五一年十月底,也就是陈清水带领一班人来到滨湖镇的第三年。这天陈清水刚从县里开会回到滨湖镇,董大婶便一脸凝重地来到陈清水办公室,她说:“小陈,你这两天抽个时间回老家一趟,把晓丽带回来,她爸回来了。”
“什么?我岳父回来了?”陈清水一听吃惊不小,“什么时候回来的?他老人家不是去朝鲜了吗?”
“是的,去朝鲜了,昨天回来的。他身负重伤,左腿被炮弹炸断成了残疾人,身上也留有多处伤痕,只是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他告诉我,负伤那一仗部队打得很惨,全团一千多人只剩下百十来人,他是其中的一个。战斗结束后他被部队送回祖国,在东北医院住了三个多月,等伤情有所好转他便向上级提出请求,要求复员回家。”
陈清水站起来说:“婶子,走,我去你家看看叔叔他老人家,我们爷俩还没见过面呢!叔叔尽管负了重伤,但能活着回来,也是万福。”
“可不是吗?也算万福。他一生打了七八十仗,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在枪林弹雨中穿行了二三十年,今天能活着回来也算奇迹,也是咱家的一大福气!”董婶说着眼里竟然闪出了泪花。
陈清水看到董婶流泪便安慰了几句,然后娘俩一块回到董婶家。
陈清水刚一走进大门就看到董晓丽父亲正坐在竹椅上嗮太阳,身旁还放着一柄拐杖。陈清水看到这一幕一阵心酸,眼里蓄满了泪水。他声音有些哽咽地叫了一声:“爸!”然后单膝跪地,两手抚摸着董叔的半条残腿抽噎起来。
陈清水的表现让董晓丽父亲有些吃惊,他用征询的目光看了看妻子,然后指着陈清水问:“这孩子就是你说的女婿吧?”
董婶使劲点点头回答:“是的,是咱家女婿,小名叫骡子,大号叫陈清水。”
董晓丽父亲赶紧操起陈清水的胳膊说:“孩子,起来吧,我不是好好的嘛?不要难过,坐起来说话。咱们爷俩没见过面,今天能在家相见已是万福,好好说会儿话吧。”
“好的,爸!”陈清水站起身来拿过一个小板凳在岳父对面坐下。
晓丽父亲此刻仔细端详了女婿一会儿,然后高兴地说:“我的女儿有眼光,也有福气,找了个好夫君。我只在家书里听说了你的情况,说是人长得不错,今天一见果然不假。你是有出息的孩子,在部队表现很好,回到地方任职也干出了不少成绩,很好,我很满意。你爷爷在我刚回家不多会儿就说到了你,他对你也是很欣赏。好好干下去吧,争取干出更好成绩。”
陈清水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然后说:“爸,你老过奖了。我还年轻,还不够成熟,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多得很,也没干出什么成绩!”
董晓丽父亲说:“好了,咱不说 这些了,说说家里的事。孩子,以后你要改口,不要再叫爸,咱这里没这个风俗,叫大爷或叔叔就行。我听你叫晓丽她妈婶子,就这样挺顺耳。还有,我听说你在这里工作给我家里不少照顾,我当叔的心里很感激。你只顾着照顾我家了,可你家怎么办?”
“我家情况很好,妈、妹妹,还有晓丽都是利索人,各方面处理得都很好。”
“晓丽在你家表现还好吧?没闹什么事情吧?”董父问。
陈清水说:“好着呢,晓丽是百里挑一的实干家,她吃苦耐劳,不只是操持家务,还天天下地干活。这还不说,我家里还养着一头猪,牛棚里还喂着一头牛,晓丽照管的最多,咱这穷家,可真苦了晓丽了!”
董叔一听陈清水夸女儿,便笑眯眯地说:“这我就放心了,晓丽在家没下过地,很少干农活,不曾想嫁到你家像换了一个人,啥都会干。这是天大的好事,以后你们的日子就不愁过不好了。你说苦了晓丽了,这不对,咱们都是穷人家,不吃苦怎么能挣来财富?你说对吧?”
“对对,叔叔说得对!”
董叔问陈清水:“你母亲在家干什么?身子骨还好吧?”
“我母亲身体很好,很硬朗,啥活都能干。她老人家现在忙得很,还兼任着村里妇女主任呢!”陈清水回答。
“那很好!我还听说你还有个弟弟,是吧?”
“是!弟弟现在跟着舅舅在藤县县委当文书,干得也很好!”
董叔说:“一家人都有事干,很优秀的一家人。我说孩子,我现在成了一个废人,什么活都干不了了,以后我的这个家就需要你多多照顾。你家离我们这里又很远,晓丽来一趟不容易。我家儿子年龄还小,又不成身量,一个家全靠你婶子一人支撑,太难为她了,真不容易!”
陈清水说:“叔,这个你放心,这里就是我的家,一个女婿半个儿,我就是你的儿子,我会倾尽全力照顾这个家的。”
“好好,我相信,我早看出你就是个好孩子,这是品行决定的。这样吧,快到吃饭时间了,你就不要回单位了,你婶子去你们那里做饭很快就会回来 ,回来让她做几个菜,我们爷几个喝几盅,好好唠唠嗑、谈谈心。”
“行,我就不回去了,听叔叔的,咱们爷几个第一次相聚,应该坐在一起喝几盅。”陈清水说。
爷俩说着话没多大会儿董婶便回来了,她走进厨房很快做好了四个菜,然后又出去打来二斤白酒,一家五口人便围坐在一起畅饮起来。人们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各自的经历,更多的是倾诉多年不见的相思之苦,一家人一直喝到天黑才散。(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