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家乡古城的一种民间游戏跋具。葫芦闷也称葫芦运、葫芦问、葫芦笨。博得终点南极仙翁为寿星,有着升官致富赌运气送福禄保护家宅平安等多种寓意,福禄寿三星齐备,也是古老民间世俗对生活理想的祈盼。
一张似年画的彩色图纸,两粒六面骰子,每人自认一个棋子,将葫芦闷纸在米筛或平整的地方摊平,参与人员围在一起,或随意蹲站坐,便可开始博玩,这是早时玩葫芦闷的场景。
这能否让家乡的中老年人留有印象呢?葫芦闷图纸上外方内圆的画面构图内容,圆形者呈逆时针螺旋轨状,向内三圈半绕达中心;方角是在图纸围绕圆图的外四角装饰置图:葫芦芭蕉、红缎金钱、灵芝如意、宝剑诗书。博玩时以葫芦芭蕉方位为棋子入口,依两骰子掷出的点数2至12点来决定棋子的进退挪位,争先向图案中心移进,先行扺达“老仙”图案者即胜出。
葫蘆悶圖紙
葫芦闷图纸上的图案包括: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等传说中的八仙,以及财神刘海牵蟾(龟)、月兔、驴子(马)、葫芦、公鸡、老虎(猫)、鲤鱼、仙鹤、花鹿、龙、牛、金钟、铜钱、芭蕉、莲荷23个图案,每个图案两两成对就有46个图案,再加上终点的老仙(寿星南极仙翁),既总共47个图案。
古城里的人们那个时代玩乐葫芦闷,一般多在农历除夕直至元霄节期间,过年节庆,老老少少手头有了些许的“过年”(小红包)余钱,此时老辈们会将手绘在牛皮纸上葫芦闷图纸取出,招呼“厝边头尾”或族亲的成员进行跋赛,老少同乐。参与玩葫芦闷者多为女性,因以娱乐为主,贰叁分、一两角钱的赌资输赢也相对微薄。正所谓老早古城一句俗语:“初一二,跋自己”,当真其乐融融,小赌怡情。
葫芦闷大概由100左右条富有乡音乡调的口诀组成,参与者每人自认一个棋子,第一格图案月兔入手掷博,每人轮流掷骰子。从最小的两点“幺幺驴”(第一位月免。2点即第二位驴子)开始,“三矸仔”(葫芦可当盛酒的酒瓶使用,故称酒矸仔),“四乞”(铁拐李拄铁拐背葫芦形态如乞丐),“五鸡”,“六猫”(实为老虎,玩乐中称虎为猫),“七宾”(吕洞宾持拂尘),“八鲤”(鲤鱼),“九肥”(汉钟离坦胸露乳手握芭蕉扇,形象肥胖,故称大肥仔),“十浸”(第十位的月兔,掷到这个图位,按规则退回到始发点的月兔位置,也就是虽然骰子掷了10点,还是需要退到对应的第一位,意为不走动,“呆浸”在原地位置),“十一孽”(张果老手拿鱼鼓似剪刀,入手最吉好的位置,直接向内圈进二十三位,所以孽也称为剪或者吉仔),“十二葫芦颠倒勼”(退到对应的第三位葫芦酒矸仔处,勼,颠倒缩退)。
跋葫芦闷有这几个基本规则可循,首先是掷骰子后,棋子先按点数沿圈道逆时针,一点一个图案向中心进发靠近,然后找到相对应的图案,移动跳到的这个位置。很多时候棋子往往已快到达终点了,由于掷数不佳,对应的图案反而在外围,只能退回,功亏一篑。此时掷赛者可是懊悔不已,“搥地拍大腿”却又无可奈何。这也是葫芦闷博赛,胜与败瞬息间转换,具有偶然和不可确定性的刺激所在;再者是后来者占位规则,当某一个图案已经先占有棋子时,后来者掷出的点数,正好棋子也挪移到这个位置,就可以将前者的位置挤占(赶走),被挤的棋子只能移动到图纸上另一个对应的图案位,这时可能是前进,也可能后退,依图位而确定;三是另一个意外情况,已经有两个棋子出现占位的情况下,而当第三个棋子也恰巧掷到该图案,因图纸上同一图案只有两个,游戏便无法继续,这种情况只能算和局,称作“三同和为贵”,重新开始跋起。
围观或者参与葫芦闷玩乐,那诙谐而上口的本土乡调,所搭配起来的游戏口诀,富有吉祥、幽默、俚俗的规则寓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沿承,慨当寓教于乐。
闽南地区流传有不同版本的葫芦闷规则口诀,但地处东海一隅的铜山古城民间特有腔调,口诀表述得却更为“到位”和“到句”(押韵)。比如棋子占在内圈的金钟图位,掷个5点便可到达终点胜出,此时掷骰者手上动作从内往外掷骰子,和着手势配合着同时喊喝:“钟五赢一步了”!如果外圈金钟在十六的图位,掷出9点,棋子移到铜钱图位,便一下子可跳进到相同图案,就是与终点仅隔一格的铜钱位置,成功在望,这时喊出的口诀便是“钟九肉炒酒”!意思为马上就赢钱,可有得酒肉吃了。如此等等。
还有些口诀通过玩乐,不断加以总结改良“偏叫歪叫”,以求达到歪打正着的效果。比如葫芦称为“酒矸仔”,同时也参照图形貌似,将它故意叫成“蟾蜍”。起始掷骰子投出数字2点,“幺幺驴骑蟾蜍”,因第二第三位是驴和葫芦,掷数2点或者3点都不错的,如是3点,就像第二位置的驴子是追骑着第三位的葫芦(偏叫蟾蜍)一样,马上可跳到驴位对应的第十四图位,类似口诀比比皆是。“孽仔孽冬秋”(冬秋。冬谐吕洞宾,秋指吕洞宾的拂尘尾的丝毫挥舞状);“鹿七脚刚直”(梅花之鹿内圈位加7点达终点胜出了,图上屈腿欲跑的鹿儿不用再跑之意);又如“马九拢免走”(故意指牛为马)、“宾十捞水龟”、“扫八一個月”、“扫九拢没走”等等喜闻乐见。
再比如掷骰子乘胜追击的口诀呼号:“笛嗒四,好景致”,指十七图位的韩湘子吹笛子,掷数4点可冲至最靠近终点处。乘胜再能幸运的掷出个6点或者7点都是不错的,所以口诀表达为“笛嗒连吹六七声”,可以更进一步跳移到终点附近的牛或芭蕉图位,当真可遇不可求。“鸡五,十一拢”,鸡掷数5点来到铜钱位,只要再来个单数便达终点寿星位,全盘“拢统”赢胜。“会肥着会食”,期望掷个10的数字,“食”这里有统一吃掉和数字十的意思。
跋赛葫芦闷过程中,当掷者骰子出手喊口诀的瞬间,时常有对手会故意扰局唱反调口诀,没想到往往天遂对手之意,一言中的,掷骰者恼羞成怒,引发双方争吵,参与者围观者哄笑,一时间气氛浓烈,高潮迭起。
只可惜这个盛行于民国初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古老且极具乡土特色的葫芦闷跋赛游戏,到后来渐渐地被“飞行旗(飞机棋)”、蛇梯棋、先进电玩“大富翁”等类似的博具所取代,几乎销声匿迹了。
前些日子从朋友处遇然寻得一张红蓝双色的葫芦闷图纸(上图),几个儿少时的玩伴兴奋的如老顽童,大家慢慢回忆游戏口诀和跋玩细节,幸福感满满的。朱颜辞镜花辞树,但那跋赛的场景、古城人们的腔调,充满诙谐趣味的葫芦闷口诀总是印留在脑海里,也几在眼前。
怎么?有兴趣? 大伙儿得空来玩乐玩乐,意下如何?
我来领个先:“七宾八鲤九肥十一孽啊”……
2017/07/06初稿
民國葫蘆悶圖紙附:图案及前店对应棋位
兔(1/10,差9位);驴(2/14,差12位);
葫(3/12,差9位);乞(4/15,差11位);
鸡(5/20,差15位);虎(6/18,差12位);
宾(7/23,差16位);鲤(8/22,差14位);
肥(9/37,差28位);张(11/34差23位);
曹(13/28,差15位);钟(16/42差26位)
蓝(17/26差9位);何(19/30,差11位)
韩(21/32差11位);鹤(24/35差11位);
钱(25/46差21位);莲(27/36差9位);
鹿(29/40差11位);龙(31/45差14位);
龟(33/41差8位);牛(38/43差5位);
蕉(39/44差5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