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明明帮助了朋友,为何朋友却心生怨怼?对丈夫(妻子)是否该完全信任

明明帮助了朋友,为何朋友却心生怨怼?对丈夫(妻子)是否该完全信任

作者: 溯源清流 | 来源:发表于2020-03-05 13:47 被阅读0次

    今天读书读到第二十二章——藏族《礼仪问答写卷》中的家训思想。我浏览了一下,不象之前的很多文言文,需要查拼音查资料的去翻译(因为是藏文,我看到的都是已经翻译好了的)。顿时心中暗喜。

    但是更让我欣喜的是,里面的内容,很有学习的价值。我把现阶段认为的有用的整理了出来“《礼仪问答写卷》——立身做人之道”。分享给大家。先来一段对《礼仪问答写卷》的介绍,认识一下:

    根据已发掘出的资料来看,敦煌古藏文文书共约5000余件,可惜多流落海外。《礼仪问答写卷》是西藏吐蕃时期(公元八至九世纪之间)的一部重要伦理学文献。由原中央民族学院藏族研究所王尧、陈践两位先生,据斯巴里安教授与今枝由朗先生合编的《敦煌藏文文献选》所译。《礼仪问答写卷》运用兄与弟对话的形式(弟弟提出了79个问题,兄长一一加以回答,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劝导)论述了关于立身修德、为政为主、择妻尊妻、孝亲和家、养子教子、交友处事、知足致富等伦理思想。《礼仪问答写卷》直接影响了后世的藏族传统文化,是藏族伦理学史上的重要文献。藏族文化学者丹珠昂奔认为《礼仪问答写卷》可称得上藏族的《论语》。

    弟问:何为做人之道?何为非做人之道?

    兄云: 做人之道在于公正、孝敬、和蔼、温顺、怜悯、不怒、报恩、知耻、谨慎而勤奋;而偏袒、暴厉、轻浮、无耻、忘恩、无同情心、易怒、骄傲、懒惰则非做人之道。

    那么怎样做才算符合做人之道并能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水平?首先,言行要有度。强调人们“做任何事均需有分寸。孝顺过分即成虚伪”;

    施惠于别人时也要把握分寸,“对财宝勿抓得过紧。抓得过紧,亲朋好友需要时也不给,有它又有何用?反成怨恨。若过于放松,对方不但不感恩,时间长了,自己一旦不愿给时,反成冤家。”

    其次,要行之有道。强调人们在选择自己的行为时要有正确的目的。“所谓英雄者,指对敌人勇猛,愤怒亦有所为而发,即为英雄。无端之凶暴有谁颂为英雄?此非英雄,斯为恶汉也!’

    再如勤奋。务必对一切好事,没有一样不勤奋。无耻之徒不能服役之王差,务必勤奋去做。”(个人备注:查过能查的资料,没有说什么样的“劳役”不用去服,或者什么事不能勤奋的去做。大概翻译的人认为“勤劳”是100%的好事,对作者的原话不理解,所以没翻译出来吧。个人认为,没有犯罪,强加给的罪行,不必去服“劳役”。象论语中的“不在其位”的事也不必“谋其政”。)

    与人相处: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善于苛责他人,疏于认识自己,如此之辈颇多。”对自己既不要自大,也不要自卑“勿称颂自己,亦勿卑视自己。”“若已违背戒律,勿想‘最好人不知’。也勿想“别人不知自己不好”的念头。任何事都宽厚为上,但在强调严己宽人之时并非一味的这样也是要讲求适度原则的,要有必要的戒备、存疑。因为为官“若不假思索,政事将出现纷乱 ; 饮食该不该吃,不生疑惑,将被毒死夺去生命 ; 妻子该不该相信,而不生疑,她将成为别人之相好。净秽不察,将生劣种;寒暖不察,人将患病。” 对人对事都要详加考虑、适度疑虑,但不能过度、失控。

    最后,人生以追求安乐为目标。弟问:“托生为人,以何种平安为最殊胜之平安?”兄说:“心安为殊胜之安。”因为,“心若不安,其他任何安乐亦不安乐。” 为了做到心安,最重要的是遵守法律,没有罪恶。“自己若无过失,地位高则高处安,地位低则低处安。”心安的关键在于知足。要知足常乐,对财宝不过多要求。

    《礼仪问答写卷》中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朋友背叛了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做?父母让我们做不好的事,我们怎样才算是“孝”。给孩子留下什么最有用等,明天将继续为您分享,欢迎您的继续的关注,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就把我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明帮助了朋友,为何朋友却心生怨怼?对丈夫(妻子)是否该完全信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dx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