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一本游记感受,像极了背包客的叙事方式。文中很多故事和见闻大致都是作者在旅行中、在生活遇到的人然后进行编排以故事形式讲述出来。
这种叙事风格比较像现在很多自媒体故事风格,标题总是用一种极具哲理的标题。
从某个层面看全是一种大道理在称述,显然这种书籍并不具备特别丰富的思想维度。
我偏爱少有人走的路其实,文中的很多故事有着一种矫情和中庸之道的形式。
表达的世界观不够远也不具备沉淀的深度,就像以前很多文章说的: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然而这书也就是在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很多道理。
这是个倡导自由的时代,很多年轻人选择借助移动时代的流量红利,一边旅游一边做自媒体。很多观点也在这样媒介里得到传播,传播方式也让我们比较眼花缭乱有公众号、订阅号、短视频、博客、微博等。
在我看来,我是个相对传统和有些守旧的人。还是认为在年轻时候应该去好好的从事一个工作,在工作中学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技能。没够在社会中容易立足下来,养活自己并且能够逐步影响和帮助到身边的人。
但自媒体时代广泛普及让我们很多时候崇尚了爱自由不顾一起的风气。
记得在2015年时候,那时候通过一个旅游群看到一个88年的贵州大山里的年轻人,辞去了在蒙牛集团的工作。然后拿着10万块开始了穷游了世界,以北纬30°为起点环游整个地球。后来加到他的微信看他经常的晒各种见闻和旅游时候的照片。
后来在他的公众号里也经常看到他写文章,后来他也出了书。记得2019年他新书签售会在昆明时候我还去了现场。
那时候有个读者问了一个我也一直想问他的问题:30岁了! 还是不是要这么一直穷游下去?当时北石给了一个特别真诚的回答:他说,他不会一直游下去,他是个普通人。
旅游并不是他的事业,他旅游就只是去开阔自己的视野。去让自己看清自己能够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想去的事,并且能够得到一定的劳动回报。
后来也一直关注他,他选择了提供旅游服务的媒体行业,他自己也开了传媒公司。也不再像之前一样各种游历在各个国家了。
回归到了商业的性质,有的是平时的出差和为公司着想的思考。
他的书叫《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风》
我想这样的标题也相对更中性和包容了一些。回到生活的实处来。无论亲情、爱情、友情都是一个逐步循环重复的过程。之所以有这些道理很多时候并不在于道理本身,而是在于这些道理有着提醒的功能。
提醒着在社会里要过完这一生的人,要给周围的带来快乐、幸福。
过去几年里,我也算是那种去了很多地方也经历过很多地方工作生活的人。更多的时候静下来看自己的时候,就是让自己学会闭嘴。
去接纳属于这个时代的很多差异、很多不理解的存在。
其实,人这一辈子,每个人走的路都是一种少有的路,走过的路也可以说是自己偏爱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