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完美的,无须遮掩自己的缺失。也没有人真的是一无是处的,哪怕是那些在学业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或许没有名列前茅的成绩、出众的天赋,但他们拥有对未知的好奇和无限的潜力,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知识的海洋,用一次次的尝试书写着成长的篇章。
每个社会人都渴望被看见、被尊重,而师生关系更是这一社会需求的深刻映照。在校园这片育人的净土上,学生们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他们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憧憬,努力地伸展着自己的枝叶。他们或许会在知识的汲取中遭遇困难,或许会在行为规范上偶有偏差,但他们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思维火花和无限的发展可能。教师则如同那经验丰富的园丁,肩负着培育幼苗茁壮成长的重任。然而,教师也并非全知全能,在教学方法的探索、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把握上,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
常听老师们抱怨“明明自己一腔热血,学生却不领情”,原本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总是莫名其妙地僵若冰霜。这其中的缘由错综复杂,绝非一方的过错。教师往往专注于知识的传授与品德的塑造,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忽视了学生内心微妙的情感需求。他们或许急于求成,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进步,而未能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的独特节奏与背景。而学生,正处于敏感的成长阶段,渴望被当作独立个体尊重,对老师的态度极为在意,一旦感觉被误解或压抑,便会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双方如同在迷雾中摸索的行者,因缺乏有效的沟通与深入的理解而渐行渐远。其实,师生之间只需多一份换位思考,老师以学生的视角去感受他们的困惑与渴望,学生也试着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那么,那层看似坚不可摧的寒冰必将消融,和谐的师生关系便能重回正轨,让教育的花园再次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洋溢着温暖与希望。
昨天下午处理了一起学生与老师的冲突事件,仅仅因为一个误会,年轻教师情绪不稳,不由分说就认定了学生上课睡觉不应该,训斥了学生。而学生因为气不过(说当时并没有睡)便与老师发生争执,激动时与老师发生了推搡。老师断言该学生是屡教不改的朽木,学生说老师武断不辨是非。而后,年轻老师被同事带离开解,而学生却被扭送到了我办公室——
Me:“同学,你先坐下。”(我示意他坐在我旁边的椅子上)“你叫什么名字?”(眼见着学生一脸的怒气,这一问,一是想了解一下学生,二来也是希望借此转移一下学生的情绪)
小峰:“**峰”(坐下后小峰埋头低声回答着,声音很小,而且很含糊,有怒气,也带了几分委屈)
Me:“你能写一下你的名字吗?”
小峰照做了。
Me:“老师能感受到现在的你有些生气,也有一肚子的委屈是吗?”
小峰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回答,眼泪却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Me:“那能跟肖老师说说你跟周老师是怎么回事吗?”
停了好一会儿,小峰才抽泣着跟我讲述了刚刚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尽管叙述的过程中也会心存怨气,但在事情再次被梳理的过程中,小峰的情绪也在慢慢缓和。
Me:“确实,被老师误解了还被老师训斥的话是我也会觉得委屈。但是从你刚刚的讲述中,老师明显感觉到你的情绪在变得缓和,包括你的愤怒与委屈。是吗?”
小峰有些疑惑的看了看我。
Me:“你的愤怒,是因为之前情绪记忆的积累,而今天的事儿只是一个导火索。而你的委屈,其实也有你的记忆——曾经课堂上却有犯过错的经历——的削减对吗?”
小峰想了想,点了点头。
Me:“其实你是一个敢担当的男孩对吗?”
小峰不解,疑惑地看着我。
Me:“因为在你讲述的过程当中,你情绪的缓和已经告诉了老师你有在反思这件事儿,反思自己该承担的过错与责任。是吗?”
“嗯。”小峰再次点头回答道。
Me:“那你愿意跟老师说一下吗?”
小峰:“虽然这次却是老师误会了我,但我之前却有做过让老师误会的举动。另外,作为学生,我不应该顶撞老师的,更不能在课堂上跟老师发生争执,最后还推了老师……”
Me:“小峰,你确实是一个有担当的男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了不可怕,不敢面对才是可怕的。那这件事你该如何去面对了?”
小峰:“我会去跟周老师主动道歉,以后不会再犯了。”
Me:“老师相信你!”
……
这一场冲突看似偶然,实则是长期以来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与相互理解的必然爆发。在当时剑拔弩张的氛围中,双方都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全然忘却了彼此应有的尊重与包容。若此时老师能够先冷静下来,给予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用心去倾听学生的话语,或许就能发现学生眼中的委屈与不甘,进而理解到可能是自己的误判。而学生若能在情绪激动时克制自己,以更平和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冤屈,而非选择推搡这种过激行为,也不至于让矛盾进一步升级。
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肯定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开启学生内心深处那扇渴望被理解与接纳的大门,让他们在被认可的温暖中,放下抵触与防备,主动去反思、去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