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做对,创造10倍价值。
刘润老师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创业或者是个人增长的时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比别人好上10倍,而不是说好上10%。
这一点确实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
要想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努力,要提高10%都是很难的事情,每一步向前可能都很艰难。
优化产品、优化销售、优化运维和客户服务,每一个环节上优化一点点,之后可能得到10%的提升和增长。
要想翻上一倍都是很难的事情,更何况10倍呢?
他的理由是这样的。
他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个客户向他抱怨,就是说他在创业的过程当中,不停地遭到对手的抹黑,包括各种水军的骚扰。用户的抹黑投诉。
说他的产品质量有问题,是假冒伪劣产品,搞得自己非常难受,很是困扰。
实际上他的产品比对手的产品都要好一些。
刘润老师就说:当你只比竞争对手好一点点的时候,别人会嫉妒你、打击你、抹黑你。但是如果你比他好上10倍。他就只能羡慕你,仰望你了。
01
说实话,我看到这里感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哪有这么容易,一下子比别人多上十倍。
创新本来就很难,要好上10倍。那更加是难上加难了。
他却说这个事情,比好上10%还要更容易一些,这就更让人不解了。
原因是什么呢?
就是如果你的目标是定位在要好上十倍,那么你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工艺流程和方法当中来实现这个增长。
那肯定是战略层面方法,有突破性的创新。
你需要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也许很容易能达到十倍。
也就是战略上进10步。要比管理上进10步强得很多。
我记得老喻也说过一个马斯克的例子。
他会用双向极限推导,来衡量一个事情的本质,是否值得去做。
比如他做火箭,SpaceX星链,他会从两个层面去推导:
一方面,在规模效应下完美的产品是什么样子。
拿火箭来说,发射一次的成本会很高,但是如果规模化,发射10000万次的成本就会很低了,低到可以接受。而用数量来抵偿原来卫星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一种更可行的方式。
另一方面是从制造工具、方法、原材料去推导,从原子层面来核算成本。
马斯克认为,产品的制作成本渐进式地接近其原材料的价值。
所以,产品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尝试想象完美的产品或技术,不管是什么样子的,放心大胆地思考:
原子怎么完美地排列,可以得到这种形状的产品。
我们常人思考,大多数停留在夹层,用现有的条件去衡量推测未来的产品,固守已有的东西,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和工具。
这样很难获得10倍以上的增长。
02
延伸到个体的成长上面,我们能找到那种让自己给别人好上10的方法吗?
我非常想知道这个答案。
我记得剽悍一只猫,写过一本书,《一年抵十年》。
里面有一些关于他成长的方法论。
包括怎么样输出内容?开发自己的代表作,怎么和牛人建立连接?怎么向他们学习?
还有粥左罗老师的《学会成长》,里面有25个个人成长的底层逻辑,我也在学习。
还有黄有璨的《非线性成长》,我希望从中能够提取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
能不能有效不知道,要践行,交给时间来评判吧。
今天是日更第150/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44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
1、我为什么要写作?
大佬们都说,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是成长的捷径。用写作来倒逼自己输入、学习,实践,是一种看起来笨但实际很聪明的方式。
深以为然,每天要写东西,就得有东西可以写,还得写得逻辑通顺、观点鲜明、有启发、有意思。
就会挖空心思去思考,去读书,时间管理、情绪、效率、认知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提升。
学了就会用,又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心性和能力。
人因此变得积极而乐观,内心笃定而从容。
2、我为什么要日更?
跟着明白老师学习的,他日更800多天,人生因此而蜕变。
我,一个中年程序员,不希望被动裁员,不希望被行业周期波动所影响,不希望交出人生的掌控权。
在这个如此不确定的世界,希望有一丝的确定性握在手中。
所以,修习一项硬本领就是万分紧迫的事情,我选择先搞定写作。
我记得从一本书上看过关于成长的公式:成长效率=正确的成长方法论X每一次刻意练习X练习次数。
任何事情,学习、工作、创业、情感,演讲等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述提升和成长。
换成写作也是一样,有正确的写作方法论,每天的刻意练习,可以加速提升写作能力。
在正确练习的情况下,频次越高,成长越快。
一年365天,可以把自己的写作能力迭代365次。
3、为什么要早起?
张萌说:早起,可以比别人多活出半天的精彩。
当你试过早起,尝过早起的甜头,一定会上瘾的。
人生一个重要的原则:万事提前。
清晨,万籁俱寂,头脑清晰,读书、写作,搞定最难的工作,开启高能的一天。
高效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如果你也想改变,追求梦想的生活,我建了一个早起、日更的社群,欢迎关注私信,一起来玩。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