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方法谈写作想法
一个脑袋空洞的人,不可能写出高逼格的文章

一个脑袋空洞的人,不可能写出高逼格的文章

作者: 浪小客 | 来源:发表于2017-12-01 18:38 被阅读99次

-01-

一个空杯子,不管用什么方法,从中不可能倒出一滴水。一个脑袋空洞的人,不可能写出高逼格的文章。

自从来到简书,我不间断的写了十来篇文章,两万余字。所写文章言之无物,思想空洞,感情苍白,自说自话,阅读量低得可怜。当然,文章的质量与阅读量是成正比的。就如咪蒙所说:“文章没人读,只有一个原因,你写得不够好。只要你写得足够好,一定会有人看。”为了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我阅读了大量提升写作方法和技巧的书籍,结果是“然并卵”。

写作方法和技巧有用的前提是:你首先得写得出东西,而且是有一定思想和深度的东西。就如一个空杯子,不管你用多么高深的技巧和方法,你也不可能从中倒出水来。写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脑袋里面空空如也,又如何写得出高品质的文章,那只能说是异想天开,白日做梦。追本溯源。知识储存量就好比是一个练武之人的内功,当内功高到一定程度,飞花摘叶皆可伤人;同样,对于写作之人,当知识存储量达到一定程度,随便流淌出来的文章皆可语出惊人,流于不俗。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写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大量阅读,高效阅读,提高知识的储存量,先把内功修炼好,才有可能写出高品质的文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练功要讲求方法方式,方法对了,就能事半功倍。关于提升阅读能力的各种困惑,答案都写在这本书里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作者:秋叶。一个偶然的机遇,我接触到这本书,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而不能自拔。一种相逢恨晚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一口气连读三遍。此书是一本非常好的工具书、方法论。没有过多的赘述,全是作者多年亲身经历,摸索出来的提升阅读效率的方法及案例。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强烈推荐阅读此书。如果你没有时间阅读,至少可以读一读我下面分享的内容。

-02-

你是否常常没有时间读书?再忙一年也可以读上100本书。

当朋友约吃饭,刚好自己不想去时,我常常用没有时间作为拒绝的借口。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们对于自己想做且有兴趣的事,一定会有充足的时间。比如说:玩游戏,打麻将、泡吧、聊八卦、追剧等...如果说没有时间,那一定是自己觉得不重要或不感兴趣。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介绍: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一生出版70多部学术著作,探讨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以及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相当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在他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跳蚤的分类,收集了35箱跳蚤标本,共13000多只,他对其中5000只公跳蚤做了切片,这个工作量已经足以让普通人惊叹了。

读完这个故事,想必我们再也找不到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读书了。怎么读,一年才能读上100本书呢?首先搞清楚一个概念:并非是一个字一个字读完一本书才叫读完一本书。对于书中自己熟悉的部分可以快速翻阅;对于故事性强的书,只要记住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就够了;对于专业性书籍,只要查阅到自己想要的方法即可,没必要通读;对于生涩难懂的书可以阶段性阅读等。其次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比如我早上洗脸刷牙的时间,我会开启听书频道,一边洗脸刷牙,一边听书;又如平时上厕所的时间、开会等人的时间、晚上睡觉前的半个小时等...许多碎片化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只要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并且养成习惯,你就能明白:时间就像海绵,只要你愿意挤,一定是挤得出来的。一年读上100本书也将不是问题。

-0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8种阅读方法,助你阅读效率事半功倍。

一、主题阅读法(书中叫树读法)

当我们需要着重提升某个方面的专业能力时,可以采取主题阅读。其分为以下几步完成:

(一)确定主题;(二)尽可能的多的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三)通过思考,整理出自己需要学习的点,并列出学习大纲,然后找一本相关经典书籍的目录,对照自己梳理的大纲进行修改完善;(四)根据大纲做读书笔记(还可以根据大纲继续寻找相关资料),把阅书所得填充到大纲下面;(五)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新知识,对大纲漏缺进行时时修正及调整;(六)把学到的知识运行起来。永远记住,实践才能出真知。

我个人比较认可这种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让我们获得的知识是系统性的,对我们的专业能力提升也是最见成效的,所以我把这种阅读方法放到第一的位置。

二、逻辑阅读法(书中叫图读法)

对于生涩难懂,含金量高的书,推荐用这种方法阅读。

逻辑阅读法是针对书的每一张每一节进行总结提炼,然后再把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画成逻辑图来理解。书中介绍了柴静《穹顶之下》的阅读案例,所绘阅读逻辑图如下:

一个脑袋空洞的人,不可能写出高逼格的文章

借助逻辑图,可发现柴静其实运用了非常经典的麦肯锡金字塔原理推荐的SCQA结构:①情景:由大家熟悉的情景引入;②冲突:这会带来怎样的矛盾或冲突;③问题:矛盾与冲突中引发的问题;④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答案。这是一种非常棒的写作逻辑。

对于生涩难懂,含金量高的书,只要我们理清楚书中表达的逻辑关系,画出书中清晰的写作脉络,这对于我们吃透书中内容帮助是大大的。

三、问题阅读法(书中叫框读法)

带着问题阅读,从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先自己建立一个问题框架,类似于主题阅读法的大纲。然后根据问题框架去书中寻找对应的答案。这让我想到“有书共读”中常用的方法:在每读一章或一节时,先为读者提出几个问题,然后让读者带着问题在阅读中寻找答案。

阅读一本书的动机越明确,效果越好。

四、炼读法

这种阅读是针对比较浅显易懂的书籍。比如目前市场上鸡汤类的书籍。这类书籍充斥大量的故事,道理叙述,都是用来论证作者想表达的论点。通过把书中主要表达的论点:一、二、三、四...提炼出来,把一本厚厚的书通过炼读变成一张薄薄的纸。

五、逆读法

我理解为挑刺读法,就是在书中找漏洞,挑毛病。

六、抄读法

把书中比较经典,很有道理的段落摘抄下来,再写上一些自己的感悟。

七、诵读法

对于经典散、文诗歌,可以朗诵着读。

八、闲读法

并不是读什么书都要有收获,有些书能让我们获得好心情,放松大脑,不需要思考,顺当换换脑筋,放松一下自己,可以悠闲着读。

-04-

只读书不分享,那是在耍流氓。

光说不练假把式。只读书不分享,那是在耍流氓。输入是为了更好的输出。我们读那么多书并不是为了告诉别人我们读书有多厉害。不要忘记我们的初衷,阅读是为了写出高品质的文章。所以每读一本书我们都要做读书笔记,用写读后感的方式分享出来,用输出倒逼输入,形成良性循环。那样,写出高品质的文章将只是时间的等待。

恭喜你,能耐心的读到此处,证明你是非常用心读完这篇文章的读者。作为感谢,下面推荐一种我认为非常具实操性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及流程:

(一)交代背景(老老实实交代你的阅读背景。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读的这本书,比如我文章中的推荐引起你的兴趣等)

(二)交代书的基本信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三)表达感受(读完书是什么感受,喜欢书中那些内容,为什么喜欢)

(四)陈述故事(书中那些内容让你联想到自己经历的故事)

(五)进行客观对比(你可以拿书的方法与自己常用的方法进行对比或者你知道的类似方法对比:优点、不足有哪些)

(六)友情分享(如果你愿意,可以在文章的最后分享作者的相关信息,甚至社交帐号等,让读者对书籍及作者有更充分的了解)

本篇文章,断断续续的写,耗时一个星期完成,如果对你有所触动,请花一秒钟在左下方☟点赞。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的认可,是我持续写作的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脑袋空洞的人,不可能写出高逼格的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ww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