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典常谈》——《尚书》历史

《经典常谈》——《尚书》历史

作者: 山东董纯 | 来源:发表于2023-01-05 23:50 被阅读0次

    《书》的历史

    上古先贤的言行记录在《书》里,让后世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读书而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最早有三百多篇,相传是孔子删《书》为百篇,但经历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暴政将诸子和其他历史典籍效期销毁,秦博士伏生,为了掩护家藏可能是世上仅存的《尚书》,尚书与妻子儿女逃离咸阳返回山东青州老家,他的儿子为了保护上述与乱兵与命相搏而死,她的妻子忍冻挨饿也不舍得烧毁书简取暖,最重衰病相加,病死荒野。伏生为躲避慌乱将《书》藏于家中的墙壁里,后来汉定天下,回家检查所藏《书》大多丢失毁坏,仅剩29篇。伏生传授《书》于齐鲁之间,汉文帝知道了伏生传书这件事,念他年事已高。便派掌故官晁错来跟随他学习。自此《书》在朝廷和伏生弟子的推广下在流传开来。改名为《尚书》取“上古帝王的书”的意思。由于伏生弟子是用隶书抄录,所以又被称为《今尚书》或《今文尚书》。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景帝子刘余徙封于鲁,是为鲁恭王。王好治宫室,欲广其宫,坏孔子宅,于屋壁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等凡数十篇,皆先秦古字;孔安国为孔子后人,悉得其书。安国以古文《尚书》与伏生今文二十九篇对照,发现多出十六篇。武帝建元之后,儒学大兴,安国将书献于朝廷,不巧适逢陈皇后巫蛊之案,相连及诛死者三百余人,仓促之间未及讨论,更未能列于学官。不久安国卒,古文《尚书》遂藏于中,外人不见。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用《古文尚书》校勘今文本,想把《古文尚书》列为“古文经典”,遭到当时五经博士反对,最终未果。

    三国末年,魏国出了个王肃,是个博学而有野心的人。他伪作了《孔子家语》《孔丛子》,又伪作了一部孔安国的《古文尚书》,还带着孔安国的传。他是个聪明人,伪造这部《古文尚书》孔传,是很费了心思的。

    晋武帝时候,孔安国的《古文尚书》曾立过博士,这《古文尚书》大概就是王肃伪造的。王肃是武帝的外祖父,当时即使有怀疑的人,也不敢说话。可是后来经过怀帝永嘉之乱,这部伪书也散失了,知道的人很少。

    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发见了它,便拿来献到朝廷上去。这时候伪《古文尚书》孔传便和马、郑注的《尚书》并行起来了。大约北方的学者还是信马、郑的多,南方的学者才是信伪孔的多。等到隋统一了天下,南学压倒了北学,马、郑《尚书》,习者渐少。唐太宗时,章句繁杂,诏令孔颖达等编撰《五经正义》;高宗永徽四年(西元六五三),颁行天下,考试必用此本。《正义》成了标准的官书,经学从此大统一。那《尚书正义》便用的伪《古文尚书》孔传。伪孔定于一尊,马、郑便更没人理睬了;日子一久,自然就残缺了,宋以来差不多就算亡了。伪《古文尚书》孔传如此这般冒名顶替了一千年,直到清初的时候。

    伏生《尚书》从千年迷雾中重露出真面目,清代诸大师的劳绩是不朽的。

    《尚书》中被学者们确认为真古文的有二十八篇,按记载的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虞书:《尧典》、《皋陶谟(gāo yáo mó)》。

    夏书:《禹贡》、《甘誓》。

    商书:《汤誓》、《盘庚》、《高宗肜(róng)日》、《西伯戡(kān)黎》、《微子》。

    周书:《牧誓》、《洪范》、《金縢(téng)》,《大诰(gào)》、《康诰》、《酒诰》、《梓(zǐ)材》、《召(shào)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shì)》、《多方》、《立政》、《顾命》、《吕刑》、《文侯之命》、《费(bì)誓》、《秦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常谈》——《尚书》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yj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