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全民写作的时代,受开放的网络环境影响,写作也不再是件难事,只要你的作品够优秀,总会有人看的,就拿现在的网络小说来说,一些受欢迎的作品能被改编成游戏、电影和电视剧,也有不少作者因此功成名就。
但并不是所有作品都能吸引人,小说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和总结,每个人活到成年一定都是有故事的,这些故事就是素材,重点是作者如何编排这些素材,创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有些故事清汤寡水,看的人昏昏欲睡,但有些故事就是有本事让你熬着夜,迫不及待的看到结局。
如果你也对写小说感兴趣,艾丽斯·马蒂森所著的《写作课》就能给你一些很好的写作建议。
艾丽斯·马蒂森是哈佛大学文学硕士,是作家同时也是写作课教师,出版过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曾获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小推车奖等。她在创作初期也有过迷茫期,不知道怎么开始,也曾因为全职主妇的身份没有时间写作,总之她就是一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写作天赋,所有的技巧都是大量写作后总结而来的。
《写作课》细致的讲解了如何刻画人物和情节,重点强调了用行动来呼应人物和情节,作为女性作家,艾丽斯·马蒂森设身处地的考虑到了女性写作容易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值得一提的是,《写作课》中结合了大量案例分析,让理解变得更简单。
这里只总结一点:如何塑造角色。
表演艺术中有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它提倡演员完全融入到角色当中,可能角色出境只有几秒钟,但演员要充分了解他,他多大年纪,家庭,职业和教育背景怎么样,性格如何等等。
从某些方面来说,写作和它类似,作者创造出一个角色后就要全心全意的去感受他,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既然他寡言少语,你要搞清楚为什么,是不是受家庭环境或者什么特别的经历的影响?当我们真正了解一个角色后,就能用他的视角和思路看问题。即使小说中不会用太多篇幅讲这些,作为作者也要心理有数,这是塑造人物的前提。
心里对人物有了把握后,就要通过剧情来刻画人物形象,写作新手很容易进入角色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常用大量的篇幅描写角色的心理活动,但表现人物情绪、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的往往都是角色的行动。
所以这里有诀窍:刻画行动而不是情感。
《写作课》里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只能嫉妒朋友雄厚的身家,但在小说中就可以表现为,她把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价值连城的首饰扔进了臭水沟里。
就算你用几十页来描述角色的嫉妒心理,也不及这个行为的表现力强,对剧情更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但扔完东西后就不一样了,不仅人物更鲜活,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接下来的故事必须解释以下问题:她的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件事?发现后有没有爆发更大的冲突?如果她侥幸没被发现,会不会得寸进尺的对朋友造成实际的伤害?
也就是说,人物的情绪要和行动挂钩,如果角色很开心,就要写他开心时都做了什么,比如他去喝了很多酒,结果喝多了,撒酒疯烧了隔壁的房子,这从一方面刻画了他不靠谱的形象,另一方面影响了剧情的发展。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所有的心理描写,怎么权衡心理和行动之间的关系呢?这里又有另外一个诀窍:用外部事件与心理活动相呼应。
举个例子,我今天上班因为工作失误被处分,加班解决问题错过了末班公交,下班后又下起了雨,而我又没有带伞。真的是愁云惨淡的一天,用这些事件来反应我内心的挣扎再适合不过了。
如果想让你的角色更加立体,情节更加吸引人,还要学会为人物制造麻烦。
如果一个角色一生平安喜乐,安安稳稳的经历了生老病死,不仅读者看不下去,作者写的时候恐怕也会很无聊。所以作者要刻意的为角色制造麻烦和冲突,好故事就是不断解决麻烦的过程。
就如艾丽斯·马蒂森所说:小红帽就该遇见大灰狼。
就一个好故事而言,大灰狼吃掉外婆也是必然的,如果在狼在遇见小红帽之前就被猎人杀掉,小红帽就该变成家庭伦理故事了。
况且有意思的故事都是一个麻烦接着一个麻烦,这个麻烦不一定影响结局,但要让它有改变结局的趋势,例如,让角色一步步陷入绝境,千钧一发之际才找到逃脱的契机。这样故事才好看。
最后写句题外话,艾丽斯·马蒂森认为写作提纲并不是最重要的,反而会限制灵感,有些作家确实习惯这样的创作方式,但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没有提纲就写的乱七八糟,推荐你阅读凯蒂·维兰德所著的《小说的骨架》,相比于《写作课》,前者是一本小说写作的入门书籍,告诉你小说的基本要素以及如何开始提纲写作,对小说以外的常规写作同样很有帮助。
网友评论
【文章作者】程丽华
【文章题目】《写作课》Ⅰ 如何塑造角色
【文章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04505aac324?utm_campaign=haruki&;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source=weixin&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点评人】王月巧
【亮点之处】
本文是艾丽斯·马蒂森所著的《写作课》的读书笔记。
文章首先谈了在这个全民创作的时代,怎样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小说。结合所看书归纳了特别重要的一点即如何塑造角色:
1.表现人物情绪、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的往往都是角色的行动。
所以这里有诀窍:刻画行动而不是情感。
2. 用外部事件与心理活动相呼应。
3.还要为人物制造麻烦,例子特别的鲜活生动小红帽一定会遇到大灰狼。
结合我这两天看的姥姥语录,倪萍如何塑造姥姥的形象,我觉得正是应了作者总结的这几点,第一用行动去说话。比如他通过姥姥如何将穷日子过得比较红火。通过在老家盖房子,姥姥如何半夜染色衣服,让一家虽然穿的破衣服,但是一直比较新,比较整洁。姥姥的一个个行动,让姥姥这个形象特别的鲜活。
心理活动与外部事件相互动,其中倪萍就谈到一个,姥姥抹泪的情节,将姥姥的内心世界就全都展现了出来。
为人物制造麻烦呢,这就是姥姥在一生中遇到的许许多多困难,姥姥如何去一一化解比如在文革期间为邻居藏布结果后面还被邻居揭发,姥姥的那种气的嘴唇发抖但仍然去选择原谅对方。姥姥完美的解决每个困难的同时展现了姥姥的智慧,宽容,豁达,善良。
这么一分析,发现这本书确实很实用,对我们如何去塑造角色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能去看这种书籍可见真的是把写作很当回事,让我们一起去做好好努力,写出佳作,以后也可以写出自己的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