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继续分享一本书,也是前两天在微头条里分享过的,叫《格局》。
可能有朋友还没来得及刷到相关内容,我先简单分享一下吧。
这本书的主要话题就是格局,作者围绕着格局的大小,真谛,形成和影响,以及如何修炼格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还在每一节的最后,提出了对应的锻炼方法,既有深度也实用接地气。
所以虽然封面和印刷都很一般,但是丝毫不影响内容,就跟盲盒一样,打开就让人惊喜,值得一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下我的微头条里,看看书的干货笔记。这篇文章里就主要聊聊自己的感受吧。
我今年28,格局不大。
想想之前二十多年的人生,平平凡凡,普普通通。没有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也没有靠自己喜欢的事养家糊口,银行存款也没有多少,但依然心比天高,梦比海大。有时候想想,觉得自己真的挺悲哀。
然后就开始反思,我是怎么混到这个地步的。
“决定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说得太好了,真戳人。
首先,全书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这句,“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读这句诗,有一种既宽阔大气,又悲悯柔软的感觉。
作者提出了三个观点。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是一种姿态,活着的最美好的姿态。
还记得《送你一朵小红花》里的经典台词,“活着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生活多磨难,但总会在一地鸡毛的时候给你留下一朵小红花。让你知道,其实生活其实没那么丑陋,也有可爱的一面。快乐有时候是自己给自己的。你快乐了,生活就高兴了。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也是一种温柔,一种绵长动人的温柔。这种温柔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大夏天里的一块大西瓜,那种拿勺挖着大口大口吧唧的快乐,真的千金不换。我爸晚上跟他的好兄弟们一人一瓶冰镇啤酒,就着花生米和几个凉拌菜,天南海北地侃来侃去,我想,那也是中年老父亲们最滋润的小日子了吧。
多出去走走,看看周围最可爱的这群人们,生活的美好就在他们身上。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也是一种态度,让人永远怀有希望。没有奔头,人就没有精气神了,就“死”了。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阅尽千帆,心中仍是少女。
现在我们可能被工作,加班,房贷车债压得喘不过来气,但希望你也不要沉沦,外表坚强地对抗全世界,内心依然是那个善良柔软纯真的少年。相信最后都会好的,还没好,说明还没到最后。
那“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不是什么呢?不是一种高傲,看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了不起。
出了一趟国,去了一趟大城市,见识多了,眼界大了,心胸没宽,眼光倒是高了不少。一回来就开始吐槽国内的各种不好,再附加感叹一句:还是哪哪儿好。
不杠不踩不偏激,客观地说,没有什么是完美的,人与人之间,国与国,地方与地方之间,都有优缺点,大家都是互相包容,学习借鉴,让我们自己更好,活得更幸福,更快乐。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因为不完美,才可爱,也才更爱。要是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没有特色和惊艳的地方,就没有了乐趣。
其次感受最深的就是,眼光要放长远,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最适合的例子就是找工作了。在一个大城市,一个大厂,工资5K,一个小厂,工资4K,怎么选?估计大部分人都会选后者吧。因为我刚毕业的时候,也是因为窘迫和心急,选了后者。
不管在大地方还是小地方,吃饭生存下去,钱是一定要的。
但要在这里落地扎根走得长远,不能只看钱。
他给你5K,做的是什么岗位,是公司的核心部门还是边缘部门,你更喜欢奔赴一线,还是坐镇后方,工作内容是你喜欢的吗,这些都是要提前了解清楚,仔细考虑的。
可能有时候我们觉得干个1~2年没啥大不了,那3~4年呢,那时候你的思维,能力,身上的锋芒和精气神会不会就在岁月中都被风化磨平了呢。
安逸了,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改变。你的青春,你的时间,你的那些年呢,任何一个都不亚于钱的地位。选择权始终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建议刚毕业的朋友们,不要在乎那几百块的差异,而要看公司和岗位给你带来的长远利益,看能否给你带来一些只靠现在的你是接触不到的资源,平台,人脉,格局和舞台,那是几十个几百块都换不来的,而那也是你用来修炼的底层能力和逻辑的地方。
行业不同,可能情况也不一样,这些也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片面的小想法。但我想表达的重点是,眼光要长远,综合考虑,选择自己真正想要做的,适合自己的。喜欢才能走得更长远,不喜欢也坚持不了多久。
最后一点就是,永远不从单一角度看问题。
人是很自我的一个物种,尤其有时候越优秀的人,越会这样。
最近在追一部剧,叫《陀枪师姐2021》。里面的男主角叫蒙汉森,警队飞虎队的老大,相当于特种兵的头头,一听就很厉害的那种。飞檐走壁,勇斗歹徒,拆炸弹,救人质,哪儿危险哪儿就有他。
可惜就可惜在,他是一个满分的兵,却不是一个及格的将。
因为他犯了当领导者的大忌,高傲自满,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下属。
飞虎队的队员对他怨声载道,于是他就被分到一个新部门——悬案小组,给了他一群不靠谱的队员,处理的都是牛鬼蛇神,街坊邻里,不痛不痒,查了几年都没结果,查出来也没有什么成就感的“小案件”。
这可给他急坏了。天啊,我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人才啊,我这么优秀的人,怎么能跟这群人当同事?我都这么精英了,那我的下属可不能这么废材啊。
看看这群人,天天上班摸鱼,就想着聚会干饭,买四送一,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下去可不行。
于是,他就开始按照自己特种兵的训练要求,天天打鸡血一样,喊着口号:要做best of best,精英中的精英!
锻炼他们荒野求生,强健体魄,神枪打靶。
这简直就是揠苗助长,有些牛不吃草,却非要按着牛头让它吃,结果民愤四起,怨声载道。
后来在师姐的帮助下,才最终脱离了魔掌,结束了魔鬼训练。
其实,他如果不老是以自己精英的标准来看待每一个人,来要求他们变得跟自己一样优秀,就不会有这么多事,弄得他烦,队员更烦他。
对你来说,轻而易举的事,于别人而言,却是耗尽了毕生的力气。
所以如果他能换个角度,多去想想队员,挖掘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适合的分配,他这个领导也能当得轻松一点,也能多破几个案子了。
比如说,有的人虽然看起来柔弱胆小,但其实心思缜密,擅长推理分析,有的人好吃懒做,但其实电脑技术,信息搜索能力一流,有的人偷奸耍滑,但却观察细致,沉稳周到。
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优势,团队相互配合,长短不一的木板就会拼出一块顽强的盾牌。
有时候,往往因为自己太耀眼了,眼里就看不到别人了。
单线思考问题久了,慢慢就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自大狂了。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分享啦。
这样写出来,才觉得思考又进了一步。是个好习惯,以后坚持。
感谢你的关注,下次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