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16285/668a9a2fdd9466c7.jpg)
今天想谈的是关于人们交流沟通过程中的3个原则。
- 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也就是说,当双方在讨论时,一定要有平等的关系,不能有所谓的权威特性,不能有所谓的上下级关系,这样的讨论才能使效果最大化。
但是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类型的讨论太少,大部分的讨论都是不对等的。就比如说我作为老师,跟学生之间的讨论,就存在这种问题。学生答辩或者是项目评审,学生讲解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去提问,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之前感觉这种形式还是挺好的,但是实际的效果上感觉不是很好,很多时候都是感觉学生不太自信,不怎么敢说。那个时候得出结论是学生准备的不够充分,对自己的项目想的还不是很透。今天看了这个理论,可以很好的诠释其中存在的问题,原来核心点在于学生和老师关系的不平等,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这样讨论就不符合这个原则,讨论效果无法最大化。
- 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
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会经常为某个事实或者现象而展开讨论。这个时候如果有人不尊重事实,自以为是,无法听进去别人的意见,这个时候的讨论很容易就会贬责争论,并且不会有任何有意义的结果,此时我们最好的选择是退出讨论。
有时候和老婆之间的沟通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某一方为某件事情生气的时候,会带着情绪去沟通,此时火上心头,沟通的最终导向肯定是争吵,最终的结果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更加加深了问题。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当生气的时候,一定先要深呼吸,等事后不再生气时再去沟通讨论,这才是更加高效的做法。
- 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者理解。
很多时候,所谓的主流看法不是因为正确,而是因为这个看法刚好迎合了大部分人的想法。更深层次考虑,如果某人跟你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时,说明他已经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不管是否有道理,此时沟通已经不符合第1个原则,他已经对你关闭了对这个问题的沟通之门。这个时候如果你是一个头脑清晰的人,就应该主动去结束这个话题,因为再跟他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仔细想想,现在的我也总是会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求同存异,按照第3条原则来说就是有问题的。不是说我们真的允许存异,而是在自己无法接受别人的看法,而别人也无法接受我的看法时,肯定是有一个人讲自己的想法封起来了,已经无法达到交流的状态,所以此时就没有必要再继续交流下去。继续交流只会是争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求同存异也是正确的,是避免争吵的一种有效方式。
有的时候,和气比真理更重要!
订阅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专栏,开始细细“咀嚼”,细细品味,用一年时间来消化吸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