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个月,一个几乎不怎么联系的老朋友阿夏突然加我微信,我很高兴。
虽然很久都没有联系,但想着高中时候相伴三年的情义,仍觉得格外亲切。
没等我打招呼,阿夏发来一句,“你是XX么?”
我皱皱眉,心下有些陌生。
什么时候,我们之间已经需要用这种完全陌生的问候和问询来开场了?
“我是。”我收敛起心里原本泛起的激动,稳住情绪。
“我还你钱。就微信转给你可以不?”他这么突然一提,我隐约记起,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应该是刚大学毕业不久,阿夏还没有找到工作那段时间,听说已经把高中所有同学都借了个遍。
虽然有玩得好的其他高中同学提前告诉了我,也让我注意着点。
可当阿夏提出需要借钱的时候,我没有问他生活近况,也没有问他这钱借来干嘛,毫不犹豫问了卡号就打了过去。
不是我多有钱,因为钱本身也不多,三百而已。
也不是我钱多得觉得三百无所谓。
我只是想尽我所能为他保留尊严。
生怕多问一句,就会让他觉得羞愧难当。
2.
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呢?
其实,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能想起我,还能鼓起勇气向我开口,我竟然觉得有些高兴。
因为这是一种特别的信任。
所以,我不可能拒绝。
再说,当年我们七八个同学一起,有男生有女生,大家玩得比较好。
至少在我心里,大家是好朋友,就是那种困难时候可以相互帮助和扶持的好朋友。
就比如现在阿夏需要借钱,他开口,且也在我的能力范围内,举手之劳而已,我为什么要拒绝呢?
他借钱的事情在我们几个人的小圈子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大部分人都被借过。
有的同学说,我钱是借了,但把他骂了一顿,劝他早点找到工作,毕竟当年他是那样优秀,现在这样太不像他了。
有的同学说,我没借给他钱,且告诫他不该这样四处化缘。
有的同学说,就300,我反正也不缺这点钱,借给他一次,没还这钱之前他肯定是没有脸再来借第二次,如果他不还,我也就当做件善事。
3.
说实话,我听了后真的很难受。
看来,我心里以为的我们几个是“好朋友”的关系,是我一厢情愿了。
人心隔肚皮,原来一个300块就可以折射出来的。
或许每个人对朋友的定义确实有所差异,或许每个人对借钱这事敏感度不一,或许每个人对钱的重视程度不同。
就阿夏借钱这事,我在小群里只字未提。
怕徒增了他们对阿夏的嘲笑和轻视。
我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
没多久就退出了那个圈。
当时也实在是没底气没勇气跟他们抗争什么。
只能默默吐槽,至于吗?需要这样过分吗?
不就300块,你们爱借不借,废话那么多干嘛?
难道人家给你开口借300了,人家就该被你数落该被你教育?
你有能力借人家300就证明你多能耐,值得你在人家面前不断秀优越感?
我当时甚至有点烦自己太穷,如果我钱足够宽裕,我真想借给他十倍百倍个300元,也着实不想看见他为了一个又一个的300元,低三下四到处求人。
可惜当初我刚毕业,也是泥菩萨过河,只能勉强管住自己温饱。
4.
借给阿夏钱以后,我们就没有了什么联系。
没有他的消息,没有他再四处借钱的消息。
直到半年前,有一次不小心看他QQ在线显示的手机是最新款的苹果手机,我居然发自内心高兴。
他终于度过了难关!
当然,也难免有些失落和失望。
虽然我当年也只借了300给他,算不得多大的帮助,可我自认为被他充分信任,以为我们的这份情义是很铁的。
可他还是没有主动跟我有过联系。
我也总不能因为看到人家手机型号最新,推测出人家生活变好,就巴巴地主动送去问候吧。
那样未免也显得太假了。
毕竟,这几年来,除了当初那300块的帮助,我也没有做出任何努力去给他更多温暖和关心。
想来,当初我虽然没有其他几个那样过分地去恶评他借钱这事,可我什么都没做,也并不见得比他们热心了多少。
或许,在阿夏看来,我跟他们也没什么不一样吧。
5.
现在,阿夏说要还钱,我着实有些汗颜。
其实真的也没想过说要他还这钱,因为实在是太微不足道。
我在微信这头打哈哈,说,都忘记了有借钱这回事呢。
阿夏没多说,直接转账,附言“谢谢”。
我尴尬地笑笑,“我也记不得是不是真的借了这钱,你发来我就收下,当作你发的红包了!”
阿夏发一个微笑的表情。
我回一个微笑。
然后,谁也没再多说话。
我本来有些害怕了结了这300块,我们的关系就会彻底断掉。
我收下这300,我们果然再无话可说,那所谓的朋友关系也仅停留在再也不会有对话的微信和QQ上。
或许,在阿夏看来,当初他走投无路四处借钱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就已经只剩下借贷的关系了吧。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所谓朋友一场,并不一定都是能彼此肝胆相照,陪伴一辈子的。
有的朋友,本就只是彼此相伴走一段路,看一段风景,经一段故事,然后又悄无声息地退出彼此的人生,各自安好。
那些渐行渐远的情义,留存在彼此心里就好,不必强求永远记得,亦不必再苦苦去追。
过去的且让它过去,未来尤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