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入职到现在的公司。
入职的前期,我脑子一热去报考了公务员。那一年刚刚过了30周岁。
从一家倒闭公司出来,严峻的就业形势让我考虑也许公务员是更好的出路。
于是我决定我一边上班,一边考公务员。
入职半年之后,我发现自己不仅喜欢现在的工作氛围,工作内容,公司的福利待遇和距家的位置都非常满意。
那时候,写作,一直是我的内心憧憬。
我的计划在职场工作五年,然后回归到自由职业者,这是我最终的梦想。
与其花时间去考公务员,如果岗位,环境等都不满意,或者花了许多时间学习,没考上,还耽误了写作,岂不是得不偿失。
每天一练学习不到两个月,便终止了。
我放弃了考公务员。
我的辅导老师很生气,便质问我,难道我一天就抽不出来两个小时来学习嘛。
我无言以对,我没有办法告诉他,那业余的两个小时我要用来写作。
这三年来,并不是一切都顺利,即便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我依然产生过无数次想要离职的念头。
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我多次深夜失眠,焦虑,痛苦不堪。
因为无法平衡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常常在内耗中消磨。
因为无法突破性格上的桎梏,常常面红耳赤,羞愧不堪,不断的自我攻击。
所有产生的挣扎,波动,在1000多个日子里不知道上演了多少遍,只是这些,别人并不知道。
中午吃过饭,同事A说:“你挺好的,挺讨喜的,公司的大领导,中层领导,还是小领导都挺喜欢你的。”
同事B说:“她一直都非常的理智的。”
这样的正向反馈,让我觉得很温暖,我知道这是一种肯定。
相比较去年,对我工作认可的声音多了许多,保持中立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人际关系相处中,有一个172法则,讲的是有10%的人无论你做什么都会讨厌你,对你整个人说不出来的厌恶。
70%的人保持中立,对于你的评价,没有过多的讨厌和喜欢。
20%是无条件支持你的人,就是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支持你,肯定你。
这三年来,我大多时间活在评价里,不知道什么时间开始,我慢慢的跳出那个框架,无论领导还是同事是否喜欢你,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要有价值。
你的能力尚可,才能在别人心中留下痕迹。
我对同事说:“我并没有觉得在公司讨喜,我也有崩溃过,而且产生过很多次离职的想法。”
我们都看不见别人的风景,却误以为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有些人早已经溃不成军。
公司关系不错的同事,突然打算年后离职。
离职的主要原因就是多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被多次的驳回,忽略,最后对公司越来越失望,与家人沟通,她打算休息半年调整一下状态。
她曾经因为一个案件,造成公司损失搞得人尽皆知,在这种情况下,她调整好心态重新投入到公司,有同事说,无论如何她都不会离开公司的。
现在赶上调级涨薪资的阶段,她却选择了离职,这的确是意料之外。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弦,当那根弦触及到最底端,总要绝地反击,可是成年之后,那根最底端的弦需要设置阀门,达到多少值,才是反击的最佳时候。
就像离职一样,什么样的离职才能变的有价值。
35岁的年纪,重新投入简历的汪洋之海,必定被淹没,倘若想要从人群中凸显,就一定要具备比年轻人的优势,能力。
现阶段,我是没有这样的自信的,所以唯有积蓄力量,沉淀下来,让自己变的足够优秀能够跳槽到一个更大的平台,拥有更高的工资,哪怕成为自由职业者,让自己的时间拥有价值,这才是跳槽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能够进入到一个正向,积极的反馈磁场环境里是一件幸运的事,我大概就是如此的幸运。
有时候我搞不懂,是因为我幸运,才变的更加优秀,还是因为我优秀,变的更加的幸运。
总之,现在身边的领导和同事给予了我不少的信任和鼓励,我似乎变的很优秀,抑或我本身就优秀,只是不会肯定自己。
这次优秀个人的评选,给了我许多的正向力量,我是优秀的,这个荣誉是具有价值的,如果我是如此的在意别人的评价,这次我应该相信公司的评价,这是实打实的肯定。
放弃考公务员的决定,也许是正确的,这三年来,我不断的在接受认可的信号。
我想这个磁场是适合我的,这里是来成就我的地方,我应该相信自己,在这里可以变的更好,会变的更加优秀。
我期待着那一天,眼神不再闪躲,内心足够的踏实,勇敢,可以坦然面对所有的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