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吴军的《硅谷来信》,颇有感触,故此与大家分享。
鲁迅说: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这是鲁迅的金钱观,他没有清高,该享受的物质生活还是要享受。
鲁迅的收入在当时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是相当高的。他当时在教育部门任职,每月薪水是300块大洋,那时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费是每月两三块大洋。毛泽东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过管理员,每月薪水8块大洋。除此之外,鲁迅的稿费和讲课费也是不少的。
鲁迅说,饭碗和理想是可以分开的。
我们今天的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进了大学才明白这世上任何东西,都是要我们去拿东西换的。而为了追求所谓的理想,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只为了自己的那被煽动的一腔热血和对媒体包装过的成功个例宣传的向往,置死地而后生,最后只会死的更惨。吴军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动不动就说未来理想,把工作辞了,然后在外面混一圈什么都没做出来,再跑回去啃老。
梦是好的,但是钱是更要紧的。
我从小听到大的两个成功例子是,乔布斯和比尔盖茨。我上初中那会,每次一有厌学情绪就想,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没上完大学,退学照样能现在这么成功,由此看来上大学也没什么用嘛,还不如我现在就工作算了。现在想想那时的看法,当然是幼稚的可怕。一方面是这些人的成功是有很多客观因素,先不说家庭背景和生长环境,个人天赋也是不一样的。我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幸好,我也就闹腾一段时间,后来看到当时班上真的有一个成绩排名前十的男孩子退学了,之后没有高中上了。身边的人都在非议,尚在萌芽期的我也就放弃了。
我现在还是上了大学,更让一向学渣、甚至厌学的我没想到的是,我现在居然会异常热爱学习,甚至还打算考研。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作家,但是现实是,我几乎不可能靠写作养活我自己。所以,尽管我并不是很喜欢现在这个专业,但我依然要努力学好,我并没有因此要放弃我的理想,现实和理想是可以兼顾的,我们都可以曲线救国,就像薛之谦那样,我特别喜欢薛之谦的一点,就是他对音乐的坚持和热爱。我们没必要跟生活死磕,还拖累家人,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必须自己为自己的理想买单,而不是让家人负责。
我先前特别痛苦,因为我永远也考不上清华北大,我更不可能考上哈佛耶鲁。这不是什么可笑的事情,我们都有对美好的向往,但是,一定有我们终其一生也做不到的事情。
每个人的能力也有一个极限,在这个极限内努力,效果会更好,超过这个限度,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挣钱也是如此,超过自己能力去挣钱,即便有所收获,各种成本也会太高,并不划算。想清楚这一点,人活得会比较潇洒。—吴军
比如鲁迅和巴尔扎克。作为大文豪,鲁迅就过的比较潇洒,虽然他的寿命不算长,但是他一辈子想做的事情都做到了,生活非常丰富多彩。相比之下,巴尔扎克,为了挣钱,大量出版书籍,夜以继日地连续工作了20年。他每天晚上六点上床,半夜12点起床,每天写作16个小时,完全靠咖啡支撑,因此到四十岁身体就完全垮了。大量的版税收入让他过上了豪华的上流生活,但是那样的生活依然让他入不敷出,然后他就更加拼命工作,他去世后,医生发现他饮用太多咖啡,连骨头都是黑的。
为了理想在不能保证自己经济情况的时候放弃工作,为了挣钱放弃健康,都是不可行的。
然而,仍有一些人前赴后继,奔赴牺牲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