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说过,猫给了他很多创作的灵感。
我的生活每天按部就班,不需要太多灵感。但我却喜欢一只猫。
小时候家里常养小动物。妈妈常常出其不意的把一只小猫或者一只小狗塞到我们被窝里,本来准备死心塌地睡个日上三竿的我们立马爬起来,逮着小猫或小狗玩起来。
最最难忘的是一只名叫猫猫的猫咪,哈哈,没办法,猫猫就是它的名字。它每天拖着自己只剩半条的短尾巴四处巡逻,爬上树,爬上屋顶,远走野外,自己觅食省了很多猫粮,回到家里几口清水就让它满足了。
但是它很调皮。用爷爷的话来说,就是“快要成精了”。因为没有任何门可以阻挡它巡逻的猫步。晚上睡觉,听得它在储物间里,乒乒乓乓的翻腾,爷爷一骨碌坐起来:“我新买的鸡蛋!”
猫猫在它九岁的时候去世了,因为一场车祸。乡间广阔天地里长大的小生灵,不习惯城市里的繁华喧嚣。在把它接到爸妈住的地方没几天,它在过马路的时候被轧了。
后来有过一次机会,我可以养一只白色的小猫咪。那是我们在邻居家的草丛里救出来的流浪猫。当我喜孜孜的拿着大纸箱装着小猫咪回来时,房东阿姨表明了态度:“不能养!它脏的很!”寄人篱下没有办法,只好将小猫送给邻居。但后来邻居怎么处置了这只不受欢迎的猫咪,我就不知道了。或许它被带到花鸟市场换了几元人民币?或许它继续流浪在了野外?
我并不是爱猫如痴的人,并不像我的朋友小西,她会守在流浪猫出没的草丛边好久好久,就为了救助起一只猫咪。她也会在风雨交加的夜里,心疼起那些依然流浪在外的小生灵。我不会这样,因为我觉得它们既然已经流浪了,就肯定会想到各种状况下的对应之策。
后来我领养了一只猫,叫小米。是小西救助的流浪猫之一。因为我有了属于自己的窝。
小米来到家里的第一天,并没有任何拘束感,很有主喵感觉的巡视了整个房间一圈,然后吃过猫粮喝过水,美美的趴在沙发上睡觉了。
我认为它作为一只高傲的猫,本来应该是很傲娇的,但却没想到它是一只这么黏人的猫!
每天上班出门前,它一定要守在门口的矮柜上,睁大了双眼专心的瞪着我:看我换衣服、看我穿鞋、看我打开门,最后在我抚摸它的瞬间,一口咬下来……我想它是想留我在下陪它玩吧?但是我要赚钱养家糊口顺便买猫粮啊……
下班后,我和先生一先一后到家。小米一定要等回来一个还要再等另一个回来。它专注的蹲在餐桌上,竖起耳朵,不时的盯着门的方向。每当走廊里有动静传来,就要跑到门口守着,等到确定不是自己的铲屎官,就很失望的喵呜一声,回来继续等。有时候等的不耐烦了,也会朝着在家的人喵呜几声,大概是要表达:“那个铲屎的怎么还不回来?”的意思吧。
我和先生吵了架,独自回到家里,掩面痛哭,思谋着日子还要不要继续。小米爬上我的膝头,用涩涩的小舌头舔了舔我手指上的泪滴。这更加让我感到难过——一只相处不到半年的猫咪,竟然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的关怀,而那个一起生活了八年的人,却在我需要安慰的时候绝然放手。如果让我选择,我这一刻宁愿选择一只猫。
先生总说,猫总就是猫,不能和人相比的。那是自然。人有七情六欲,有情绪有思想,所以会体谅人也会揣度人。而猫不会。它太单纯,它只知道谁对它好,它就和谁亲近。
写这些的时候,小米就在我的膝头打着均匀的呼噜。但愿它的猫生总是如现在这般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