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国风
说说明朝三大才子那些事儿

说说明朝三大才子那些事儿

作者: yeyuan | 来源:发表于2017-12-18 19:29 被阅读53次

    提到明朝的三大才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唐伯虎,然而明朝公认的大才子中却没有他,那么问题来了,比唐伯虎更厉害的才子都有谁呢?答案是:解缙、杨慎和徐渭。

    博学才子解缙,就算你没有听过解缙这个人,但你一定听过他主持编纂的《永乐大典》,这部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正是出自解缙之手。解缙(公元1369一1415年)字大绅,其父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其母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据传解缙有过目不忘的本领,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属文,赋诗;10岁,日涌数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才华横溢,存诗五百多首,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有治国安邦之才。明成祖时,入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解缙一生最辉煌的成就莫过于主持编撰《永乐大典》。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下令,由解缙支持修书,编撰永乐大典。解缙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学,合理安排工作,每完成一部分都要亲自审阅,提出修改意见。永乐五年,在近千文人夜以继日的编排抄写下,《永乐大典》完成,这部书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囊括了经史、天文、地理、医术、释藏、道经、戏剧、工农艺等,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积累,凝聚了无数祖先的智慧,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金字塔,为华夏子孙留下了巨大的文化财富。《永乐大典》的编撰完成也标志解缙走到了人生的最高点。他的人生毁在参与到太子朱高炽和朱高煦的权位之争中。由于解缙公开支持太子,引来朱高煦的不满,常在成祖面前对其颇有微词,永乐五年,解缙被打发到广西当参议。永乐九年,进京汇报督饷情况的解缙在没有过得允许的情况下参拜太子朱高炽,成祖以“结交太子,图谋不轨”的罪名将其逮捕下狱。永乐十三年,朱棣在锦衣卫呈上的囚徒名单中看到了解缙的名字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缙犹在耶”,锦衣卫首领会意,当晚即在狱中宴请解缙,并将醉酒的解缙扔在了正月的雪地里,这位明代第一才子,带着对往事的追忆在酒精的麻醉下,在雪地了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杨慎,杨廷和之子,还记得《三国演义中》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正是杨慎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据传,杨慎自幼警敏,被誉为神童,而且外号“无书不读”,足见其博学程度。正德六年,杨慎高中状元,尽管当时其父杨廷和已入阁掌权,但没有任何人对杨慎的状元持有异议,反而都认为他考中是理所当然而绝非走后门之类的,如果没有考中反倒不正常。正德十六年,明世宗继位,杨慎被召回京,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任翰林学士。同年,世宗重用张璁、桂萼二人,张璁曾告过杨廷和的黑状,因此杨慎带头上奏并以罢官相威胁,世宗大怒,痛加切责,并停了杨慎的俸禄。随后,大礼仪事件爆发,杨慎带领百官在左顺门口哭谏,世宗震怒,下诏将哭谏大臣全部下狱、廷杖,削职贬谪。杨慎在遭受了两次廷杖依旧活了下来,但由于其带头作用,世宗仍将其流放云南。到了流放之地,杨慎倾心游历于四川和云南之间,专心著书,研习学问,多本著作流传于后世。嘉靖三十七年,杨慎71岁,按照当时律法,迎敌“归休”回家,然而由于嘉靖对于大礼仪事件中杨慎的带头作用耿耿于怀,因此云南巡抚又将其逮回云南。次年,杨慎在悲愤交集中,含恨离世。

    徐渭,又名徐文长,青藤道士,国画大师齐白石曾在瞻仰徐渭的画作之后曾发出“愿为青藤门下走狗”,由此可见其才情非凡。正德十六年,徐渭出生于浙江绍兴,自幼聪颖,自幼便有“神童”之誉,二十岁时就因才学名满全国。徐渭是少有的天才,但是在科举的道路上,天才并没有发挥作用,屡战屡败,到41岁时还没有半点功名。在他人生的低谷期,迎来了伯乐胡宗宪。胡宗宪时任浙江总督,权倾江南,对徐渭青睐有加,并请他作为幕僚(师爷)。事实也证明,他并没有看错人。当时的明朝倭患严重,战事频繁,徐渭协助胡宗宪先后诱捕投靠倭寇的海盗汪直、徐海,立下大功。但由于胡宗宪政治上依附于当时的奸臣严嵩,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胡宗宪也相继被捕,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幕府解散,徐渭的生计都没有了着落,悲愤之下,竟想到了自杀,然而都自杀未遂,嘉靖四十五年,徐渭因杀妻被捕入狱。万历元年,新皇继位,大赦天下,入狱7年的徐渭被释放,其后二十余年里,遍地游览,个性孤傲,行为放达。由于其藐视权贵不肯趋附,又与儿子不和,所以晚年日子过得十分惨淡,只能靠卖字画度日。万历二十一年,时年72岁的徐渭在自己的小屋里离世,身下仅铺着薄薄的稻草。

    解缙、杨慎、徐渭,都是博学多才之人,最后都没能善终,从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文人的执念。他们通常都厌恶权贵但往往又只能屈服于权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不管他们在政治上是否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他们的才学、留给后世的著作,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说明朝三大才子那些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am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