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62《世说新语》人物定位分布:原文&译文&注释
作者:
故吾失久 | 来源:发表于
2020-05-09 18:04 被阅读0次
原文:
21旧云,王丞相过江左①,止道声无哀乐②、养生④、言尽意⑤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译文:
过去说,王丞相(导)过江东以后,只谈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项理论而已,然而展转相关连而派生出许多观点,万事万物无不包容其中。
注释:
①王丞相:指王导。导为东晋中兴名臣,经营江左,辅佐晋室,匡主宁邦,志图恢复。 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这里指晋室渡江后所占据的地区。
②止:同“只”。 声无哀乐:嵇康著《声无哀乐论》。他认为音乐之声只有和与不和,善与不善之分,它们决定于人们对音声拍的规律的掌握程度,是一种自然的谐调,与主观感情的哀伤或快乐无关。之所以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哀乐的不同变化,关键在丁审美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嵇康强调了音乐美不以主体欣赏感受为转移的客观性和哲理性,反对儒家依据政治需要对音乐作种种牵强附会的解释。这是魏晋玄学中要求超越短暂有限的人生哀乐,以达到绝对和谐自由的人格理想在美学上的表现。但他否认了音乐与情感的联系,割裂了音乐中有象与无象、情感内容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该文收入《嵇中散集》。
③歌笑不同:徐震塄云:“‘笑’,嵇康集作‘哭’。案下文云‘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戚。’亦以‘歌哭'对举,则作哭'是也。”
④养生:嵇康著《答难养生论》。文中描绘了一个把名教与自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至人”的典范。寄托了他的理想杜会的模式。文中论述了养生有五难,即“名利不灭”、“喜乐不除"、“声色不去”、“滋昧不绝”、“神虑消散”。“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济,玄德日全”。也就是要克制自我,投身于自然本体之中,以建立一种用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境界。该文收入《嵇中散集》。
⑤言尽意:西晋思想家欧阳建针对魏晋间流为风尚的“言不尽意"论而著《言尽意论》,认为客观事物不依人们对它的“言”、“称”为转移,“形不待名,而方圆已著;色不候称,而黑白已彰”。但“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辨”。因此“欲辩其实,则殊其名;欲宣其志,则立其称",否则人们就无法区别事物、交流思想。从而充分肯定了“言”、“称"反映物、理的作用。他还指出语言要根据事物道理的变化而变化,“名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名与物的关系犹如“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从而认为言能尽意。以上三理自嵇康始一直影响到东晋,成为东晋玄学辩论的主题,长达数十百年之久。
原文:
本文标题:ID462《世说新语》人物定位分布:原文&译文&注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bknh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