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日一读| 46 |《国语·晋语九•范献子聘于鲁》

每日一读| 46 |《国语·晋语九•范献子聘于鲁》

作者: 慕若文 | 来源:发表于2021-09-02 07:38 被阅读0次

《国语·晋语九•范献子聘于鲁》

原文:

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鲁人以其乡对.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献子归.遍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鲁而名其二讳.为笑焉.唯不学也.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

译文:

范献子出使鲁国时,有次问起具山和敖山的事情。鲁人的回答,却只提这两座山的所在地,不说山名。

献子觉得奇怪,说:“不就是具山和敖山吗?”

鲁人说:“那是我国先君的名讳啊。”

献子回晋国后,见了同事和朋友就说:“人真不能没有知识。我因为不知道‘具’‘敖’是鲁国先公的名讳,所以出洋相,丢了丑。如果将人比作树木,知识便是树的枝叶;没有枝叶的树木不仅难看,活也活不了呢。”

后记:


范献子,(?—前501年),晋国公族大夫,祁姓,范氏,名鞅,范宣子之子,士会的曾孙。

“人不可以不学”,因为无知,便会丢下“为笑焉”的丑。

不怕一步错,就怕错上加错。不怕“不知”,就怕“不知”装“知之”。

据说孔子当年游学齐国的路上,被两点辩日小儿“孰为汝多知乎”奚落后,当时跟随的年轻的子路看不下去了,就劝孔子:

“这两个小屁孩如此无礼,您真应该随便唬他们一下,就把他们镇住了。”

孔子说:“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关于知道的真谛。

“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而古往今来的大贤名士,都会知错就改。献子作为一国大使,出此之丑,回国后,不是“遮羞”,而是能自己检讨并分享给同事友人,真士也!

相关文章

  • 《国语》之一百八十七

    范献子戒人不可以不学 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鲁人以其乡对。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

  • 《念楼学短》学习录46

    原文 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鲁人以其乡对。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献子归,遍戒...

  • 《国语》之五十

    《鲁语下》 叔孙穆子聘于晋 叔孙穆子聘于晋,晋悼公飨之,乐及《鹿鸣》之三,而后拜乐三。晋侯使行人问焉,曰:“子以君...

  • #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38:奢侈还是节俭?

    国语·周语·中·第9则 定王八年,使刘康公聘于鲁,发币于大夫,季文子、孟献子皆俭,叔孙宣子、东门子家皆侈。 归,王...

  • 《国语》之一百三十五

    范武子退朝告老 郤献子聘于齐,齐顷公使妇人观而笑之。郤献子怒,归,请伐齐。范武子退自朝,曰:“燮乎,吾闻之,干人之...

  • #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34:一次认全主要青铜器

    国语·周语·中·第七则 原文 晋侯使随会聘于周,定王享之,肴烝,原公相礼。 笔记 这里的晋侯是晋景公,晋文公重耳的...

  • 《国语》之二十二

    刘康公论鲁大夫俭与侈 定王八年,使刘康公聘于鲁,发币于大夫。季文子、孟献子皆俭,叔孙宣子、东门子家皆侈。 归,王问...

  • #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40:对接人狮子大开口

    国语·周语·中·第10则 简王八年,鲁成公来朝,使叔孙侨如先聘且告。见王孙说,与之语。 说言于王曰:「鲁叔孙之来也...

  • #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62:无我,始终牢记最终目的

    国语·周语下·第九则 敬王十年,刘文公与苌弘欲成周,为之告晋。魏献子为政,说苌弘而与之,将合诸侯。卫彪傒适周,闻之...

  • 大学时义二十四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有言:此善言也。 《国语•楚书》曰:“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读| 46 |《国语·晋语九•范献子聘于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bq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