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鲁人以其乡对。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献子归,遍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 鲁而名其二讳,为笑焉,唯不学也。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 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
释义
范献子:名士鞅,范文子之孙。
具山、敖山:鲁国之二山,均在今山东蒙阴境内。
献武之讳:鲁献公名具,鲁武公名敖。古时讳称君父之名,故鲁国人不直呼具山和敖山。
聘 : 诸侯国之间派使者问候致意。
戒:同“诫”,告诫。
奚:怎么。
感受
这一篇通过一个故事讲学无止境,我们先看看白话文翻译:
范献子去鲁国问候致意,询问鲁国人具山、敖山的情况,鲁国人用两座山的乡名来回答了他。范献子问道:“怎么不称做具、敖呢?鲁国人回答说:“这是我们鲁国先君献公、武公的名讳忌讳”。范献子回到晋国,普遍告诫他身边所相识的人说:“人啊不可以不学习的。我到鲁国去却叫喊他们的两个名讳,被他们取笑了,这就是不学习的缘故。人们学习,就如同树木拥有枝叶。树有枝叶,还可以给人庇护遮阴,更何况君子的学习呢?”
从这篇短文,我们可以看出范献子是个闻过则喜的人。他在外交场合犯了错,不仅没有掩饰,反而逢人便讲。这种虚怀若谷、不怕犯错的精神,是进行学习的前提。因为学习往往就是对自我的否定,扬弃旧我、成就新我。如果固守成见、固步自封,自然不愿承认自己有错,更不会主动学习去改错。
努力做个小学生,在万事万物面前都保持好奇,在问题错误面前保持谦虚,才能不断日新又日新,塑造全新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