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事说起一个朋友的孩子,问我如何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有所改变?这个女孩儿每天的作业完成总是缺这少那,极不认真。老师从最开始的耐心提醒,到后来跟孩子讲道理想让她端正学习态度,再到无计可施批评她,但是这孩子一招都不接,让人无可奈何。后来老师与家长沟通孩子情况,家长倒也不包庇自己的孩子,好像也有满肚子苦水,比老师的牢骚都多---不看着她写作业,她就偷懒,一点儿也不自觉;有时候不想写作业就撒谎没有带作业本;每天不知道想啥,反正坐在书桌前就是磨洋工……于是,老师和家长一顿唠,大家都把对孩子的牢骚发泄出来了,可是,怎么办呢?
要说这孩子现在的学习习惯,基本就没有上轨道。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老师会建议家长对于不自觉的孩子要多陪伴,多监督。但是,很显然家长既然也发牢骚,就说明家长对于孩子也无计可施,而孩子已经习惯于家长的负面批评,本来就提不起兴趣的学习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她面临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懒惰,拖拉”问题,很可能她遭遇的问题是课堂上听不太懂老师的讲解,课后又没有及时弄明白,做题时比别人用得时间要长很多,慢慢的越落越多,对于她来说,学问就像一个筛子,到处都是漏洞,她自己都无从下手,对于自己处于放弃状态了。所以,任凭老师鼓励还是批评,她看似毫不理睬,其实是她自己没有能力做出改变。如果想要从根本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对于孩子来讲,教育的节奏要慢下来,家长和老师不能用要求其他孩子的标准来要求她,可能其他孩子每次可以听写掌握十个生字,那么针对她的情况,可以每天也听写十个,但是错误的生字要继续重复听写,直到孩子都掌握以后,再对她进行一次与大家一样的小测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主观意识上知道孩子比别人差一点,但是潜意识却要充分相信孩子是动态成长变化的,所以,一定要下足够多的功夫按部就班的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等到她循序渐进掌握以后再对她进行测试,让她享受每一次小测试的成功,让孩子逐渐找回失去的自信。让孩子的“懒惰”有机会通过外力挣脱。这需要父母和老师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蜕变。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孩子跟他人去比较,追问为什么别人做得到,而她为什么做不到是没有意义的。作为父母首先要接受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要对自己孩子的成长节奏有一定的了解。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不拿任何孩子去与另外的孩子做比较。有时候,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批评会潜移默化的塑造孩子成为我们不期望她成为的样子。很多孩子年龄越小,越会相信大人对自己负面的批评,好像他们幼小的心灵也终于找到了一个缺口让自己泯然众人矣。
作为家长,我们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要有自知之明---对于自己,对于孩子的自知。我们可以不必在意别人的批评,但是我们却一定要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以及确定的“我很好”的信念。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只有找到了自己的成长节奏,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成长之路,哪怕走得慢,但终会到达终点。而且往往因为走得慢,踏得实,有时候反倒会比投机取巧更容易获得最后的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