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普通变得优秀,少不了要有一个目标。把孩子的长期目标划分为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孩子就会在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中逐渐找到成就感,学习变的更加有主动性和更有乐趣,孩子也会越来越自信。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应该有目标,人生才有奋斗的意义。就跟我们开车一样,如果没有目标,就不知道往哪里开,永远到达不了终点。
定目标要有针对性,清晰可执行,有时间限制,并且要量化。有的孩子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这样的:“我今后学习要更加努力,成绩要再好一点!”乍一看,好像有上进的目标,但其实,这样的目标是含糊不清,没有任何量化和可执行性的说辞。如果把它改成:“我这个学期,期中考试要考班级前五名;期末考试考到班级前三名。”这样的目标就很具体,也很好执行比对。
但据我观察,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说一些大而空的目标,小部分的孩子才敢给自己定一个清晰的有效目标。这也是为什么一个班级里面,优秀的总是少部分,大部分孩子甘于普通的原因。
普通的孩子不敢给自己定一个有质量的目标,是因为它身边的圈子里都是这样的孩子。如果他不断地跟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接触,把目标向优秀的同学靠近时,他学习的动力就完全不一样。
孩子定好了目标,那父母就要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去实现目标。怎么做呢?
首先,把孩子的目标打印出来,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比如书桌上面,墙上或电脑的桌面上,或者任何显眼的位置上。
然后,选择好实现目标的路径。道路千万条,要给孩子选择一条比较轻松的途径。孩子有了目标,如果学习上遇到困难,才把孩子送到培训辅导机构。带有目标的孩子去到任何地方都会努力学习,而不是浪费时间,应付父母和老师。
其次,帮孩子在通往目标的路上设置路标。不断给予孩子反馈,告诉孩子今天你哪里又进步了。
日本的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屡次获得世界冠军,他的方法就是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他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他就把分解的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所以,孩子的学习过程也一样的。父母要在孩子实现他的长期目标的路上不断地给他路标,告诉孩子到了哪里,离最终的目标还有多远。
有三组人从一个沙漠穿越去到另外一头,第一组人员没有任何有关这个沙漠的行程距离,只被告知方向该往哪里走。而第二组人则被告知目的之后,还会在行进的途中不断被鼓励。第三组人不但被告知目的地,行程的路上,每隔5公里就设置有一个标志物。
结果在穿越沙漠的过程中,第一组人员走着走着就速度越来越慢,最后不得不停下来放弃穿越沙漠;第二组人呢,一开始也很快,旅途中不断受到鼓励,但是因为途中看不到任何标识,也越来越多人开始抱怨而放弃;让人放弃的不是路程,而是绝望!第三组人员则最终顺利走出了沙漠,完成目标。
从故事中可以知道,我们的孩子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给予反馈,给到正向的指引。学校往往只有在期中和期末才有一次考试,或者一个月一次的单元测试才能看到学习的结果,对于孩子来说,这时间太长了。聪明的父母会每天都刺激孩子,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和反馈,从孩子各方面去挖掘他的进步点。
最后,在孩子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帮孩子清除障碍。
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障碍?无非就是各种欲望,想睡觉,想玩手机,想玩各种游戏,想吃零食,总之就是不想学习。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人的本性就是会趋利避害,选择让自己舒服的状态。所以,父母们要帮助自己的孩子战胜这些欲望,清除思想的杂念。让孩子坚持行动,同时及时给予奖励。
做智慧父母,给孩子正确的帮助,孩子一定会越来越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