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乡土中国》,看到费孝通先生说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不知怎的竟然想起土地神来了。
土地神是民间信仰的地方保护神。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旧时十里八村都有土地庙,庙里供奉着土地公和土地婆。人们有个啥愿望、啥祈求,比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招财进宝,合家平安,或者风调雨顺,降福免灾,都会去土地庙烧香上供,有的还给土地庙挂上有求必应的牌匾,一年四季供奉香火不断。

只是有一点,土地庙虽然香火旺盛,但是一般都不高大,不堂皇。根据民间习俗,土地公通常都摆放在地面上,与大地相连,意味着镇守这一块土地。供奉的方式通常是摆放水果、坚果等,同时保证每天三柱香。土地庙多半造型简单。简陋的,就在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小庙的。土地神作为一方之主,如此神通,又甘于如此低调,他在人们心目中可说得上是庙小神通大,威灵显四方了。
然而,低调亲和又神通广大的土地神,到了西游记里,却常被孙大圣直呼“土地”,或者“土地老儿”。在天上,他虽位列仙班,却是众神里个头最小、地位最低的一位神仙。常常是随叫随到,为孙大圣提供这个地界的情报,比如当地有什么妖怪,厉害的兵器又是啥。土地老头还特别热心肠,只要大圣垂询,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大圣一路降妖除魔提供助力,丝毫没有担心妖怪事后报复。即便被孙大圣呼来喝去也不会显出不悦之色,按照孔夫子的标准,简直堪称君子的典范了。
当然,在没有妖魔的地方,比如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土地就完全是一个好下属。他尽忠职守,不怕得罪高阶神仙。他看见孙大圣第一次入园,就直接拦下,问道:“大圣何往?”得知孙大圣奉了玉帝旨意前来就职,则连忙施礼,还招呼那一班锄树力士、运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扫力士都来见大圣磕头。他还陪着孙大圣这位新晋升的总管游览蟠桃园,介绍各园子蟠桃的特点和功效。
动画版《大闹天宫》里,还赋予土地神下面这些个特点。一是他老人家的腿脚太慢,总也追不上孙大圣。再就是总爱打喷嚏,一闻到蟠桃的香气就喷嚏不止。再就是个头不高,弹跳力也不好,甚至都够不到桃树上去闻闻蟠桃的味道,完全就是邻家老翁的朴实年迈形象,而且指甲还特别长。

除了土地庙里的土地公、土地婆,以及小说里的土地老儿,在历史书籍里也可窥见土地神的踪迹。
史记封禅书里讲,自从禹兴起就设立了对社神的祭祀。字源上说,社的本义就是土地之神。后世的天子或君王也有沿袭祭天、祭地、祭诸神的仪式,以祈丰收、求顺遂,甚至还有求长生的。

说到祭祀天地,就不由想起五庄观的镇元大仙。镇元大仙是地仙之祖,位阶相当高,祭拜的只有天和地,孙悟空最后还和他拜了把兄弟。可是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地被镇元子敬奉,而五庄观的土地神却被孙行者一棒子砸出来问话。那么被镇元子祭拜的地和被孙悟空责问的土地神是一回事吗?
《公羊传》说,“社者,土地之主也。”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引《孝经纬》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清翟灏《通惜编·神鬼》有,“今凡社神,俱呼土地。”《汉书》之《五行志》又称古人尊天而亲地,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为报答大地之恩赐而奉土祭社,东汉时即称社神为社公或土地,而称土地者更甚。
显然,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即便在五庄观只祭祀天地的地方,土地神也还只是一方的小神,被赋予了人的形象,和广袤的大地不可同日而语。但话又说回来了,正是因为有了土地神,脚下的这片土地也亲切起来了,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