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在图书馆看过一本关于人力资源的专业书《才能评鉴法》,作者是哈佛商学院的管理硕士莱尔·史班瑟(LYLE M.SPENCER),由英国奥斯特大学企管硕士魏梅金翻译。莱尔·史班瑟博士在本书中介绍美国军方及实务界采用超过20年的“才能评鉴法”JCA。这是一套评估人员才能高低的模式,已经应用在各种企业组织、政府单位、军队、建康诊疗中心、教育以及宗教团体等,评分范围涵盖创业家发展、技术、专业、销售、服务及管理等方面。书中对许多通用的能力进行了定义,并且对相应能力进行分级,每一层级都有具体的行为指标。这样的话,就可以通过具体行为判断某个人相应的能力层级,也可以对应每一层级的具体行为锻炼培养这一能力。这样书中的每一个能力种类就构成一个小系统,小模型,也可以说是能力训练手册。书中对能力进行分级和行为指标化的好处是操作性强。我个人其实是想构建自己的一个能力模型系统,可以识别自己的能力弱点,识别自己某一具体能力等级,并据此提高相应能力或者习得新的能力。
可能有人会说:找个目标,然后树个榜样,认真了解学习,没必要非弄什么等级水平,博士论文一般搞构建能力模型,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足,哪里还可以改进,然后想办法提升就行了。就算你有了能力模型,主要的还是怎么提升。最起码可以锻炼身体,练习和工作相关的内容。
我做事情,尤其是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我比较偏向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方法。有具体的目标,有方法论,有相关理论,有具体的模型(虽然模型有其局限性),有具体可操作性步骤。建立一个这样的个人系统个人认为比较重要。对于榜样问题,我同意向榜样学习,但每个榜样身上的特点和能力是不同的或者说有偏向的,我个人倾向向很多个榜样学习,观察其行为,言谈,抽象出来一个个具体的能力素质模型,从而构建自己的模型库,就好比司马迁对待历史的方法“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整合那些优秀人的素质,变成自己的。也许我想点有点太大,但是我总是控制不了内心那种“贪”欲,想把一切好的东西都学过来,拿过来。内心是极度饥渴,这可能是因为自己缺少太多东西或者是自己的梦想太大,但是毕竟年轻,总该做点别人没想过或者只是单纯想过的事情,这样才甘心。还有有些人会说的等级问题,其实只是我利用和检测自身能力的一个标准,对于有等级属性的事物,人们往往不自觉的偏向准求其等级高低,就像一个围棋专业者在乎自己是几段水平,学柔道的在意自己是黑带还是白带,我说的能力等级也是这样子的,不是全部,只是工具。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的主要分歧可以概括为“是先有方法在行动,还是先行动在在行动中完善方法”的问题。我个人的倾向是实践是万法之源,道生一,一生二,。。。实践,就好比那个“道”。我的那个系统只是“术”层面的东西,也只是个工具罢了。 这里只是表达一下个人看法,读者对这本书感兴趣的话,可以亲自去看一下,用一下,有任何问题,欢迎私信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