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赞苏杭美貌,可惜我从未亲见。
有人曾问,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孰轻孰重?有人答,如未读万卷书而行万里路,不过邮差。
我深吸一口气,想到一卷沉厚淳朴的《文化苦旅》,余秋雨为了亲临文化中的中华胜地,用一双脚步丈量祖国名山大川,在风餐露宿中深入考察各地的历史文化,他将此旅饱含深情地称为“文化苦旅”。
湛蓝的天光如羽般轻盈地落在我的睫毛上,让我想起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蓝色——毕淑敏的《蓝色天堂》。她在人生过半百后终于实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愿望,环球航行,周游世界,有这样一个愿望的人很多,能够环球航行的人也很多,但是能用如此深厚的文化素养将蓝色大海上的航行写成一部游记的人,也许只有她一个。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很小,那女巫般的笔触对我来说是如此惊才绝艳——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竟有如此飞扬跋扈、诡异如魅的文字,将那深邃的思想如牡丹花重叠繁复的花瓣一般层层铺展开来,美得惊心动魄让人舍不得眨眼,那些思维如慷慨壮丽的悲歌迅捷地飘飞在苍蓝的海面之上。
我还远远未读到万卷之数,不敢随意去感受那些古老土地的思想,害怕那沉厚的历史会将我吞噬,让我迷失。
可是我还是忍不住翻开苏杭的图片——那娇小的楼阁与温软的水面,泛出令人迷幻的涟漪。
面前升起氤氲缭绕的水雾,我置身其中,芒鞋踏上刻痕遍布却安然稳重的石桥,衫袖拂过历经年岁仍栩栩如生的浮雕。
九曲回廊,雕船画舫,飞檐下挂着纤秀的红灯笼,依稀可见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细雨下得如此缠绵,案几上有果仁嵌着的松糕,入口即化的甜腻,是不属于红尘的温柔。
眼前的斗拱飞檐、粉墙黛瓦忽然变成边缘清晰的简笔画,画纸被卷起,遥遥抛向视野之外。
前方一间雅舍,植南山之竹,覆荆楚之茅,那是文人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书斋。案上备有文房四宝,湖笔、宣纸、徽墨、歙砚。
我洒然挥毫在宣纸上写下四个墨汁淋漓的大字“识君天下”,耳畔仿佛响起两个声音,一男一女,由模糊到清晰:“君哥哥,你喜欢天下?”“我喜欢百姓。”“那,我也是百姓,你喜欢我吗?”
君无意与花开。我轻叹一口气,眼前的一切如墨迹般逐渐消散开来,了无踪迹。
姑苏灵气四溢的一方水土,曾养育过多少文士风骨,报国之才,愿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君子如玉,国士无双。
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月上舞榭歌台,不及人间苏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