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底我被招工到郑州铁路局--月山车辆段。青年队和我一起去的还有郭振英。当年招工到车辆段的大概有三百多人。都是各县的知青。武陟县一共去了40多个知青。
月山车辆段在博爱县月山车站的后边。月山车站是华北最大的编组站,股道数比新乡站还要多。我分配到车辆段的货修车间制动连接组。负责车辆的连接和刹车部分的维护保养修理。连接器是火车的一个很重要一个部件。火车车辆之间的连接全都靠它。前面的一部分简称车钩,说是詹天佑发明的。其实是误解,车钩是一个叫詹优(译音)的美国人发明的。当年为了化解这个误会,詹天佑还专门将詹氏车钩更名为郑氏车钩,这是由于翻译的缘故。直到现在我国的火车都还在用这种连接方式。制动就是刹车。火车的制动是自动式空气制动,铁路俗称压缩空气为风,只要风压减少,风就会通过三通阀的活塞自动而一迅速的移位到制动位置,排出风使制动缸充气,推动勾背带动连杆拉紧闸瓦使列车刹车制动,我们现在坐火车时可以发现两车厢连接处都有一个排风阀,遇到紧急情况,拉下排风阀使列车制动停下来。
我和程达志,皮祥玉跟着侯成师傅学徒。负责制动部分的维修。车辆段的维修车间的大厂房,俗称大库。平均每天要保养七八辆车,大库最多能放九辆车同时修理。每天早上上班,我们就换好工作服下去,把要定期维修的部件,软管、三通阀、安全阀、缓解阀等都拆下,送到制动室去检测,再拉回之前检测好的部件,重新装到车上。制动缸则要打开检查里边的皮碗儿,然后清洗干净,加油,再重新组装好。最后是试风压和调整勾背。再叫检验来验收,验收合格后签字盖章,车辆就算维修好了。
在车辆段铁路工人的生活比起农村来,安逸舒服了许多,刚到铁路时,工资只有21块。当时我们早饭在职工食堂吃,中午和晚上都是自己做饭。班组更衣室内的大煤火,一溜能放好几个炒菜锅。烧煤也是免费的,因为车辆段修的煤车,随便弄一点就够我们用好长时间的。物价很便宜,菜都是几分钱一斤。一个人每月生活费5块钱就够了。劳动强度轻松了很多,就是比较脏。当时有个顺口溜,是远看像要饭的,近看捡破烂的,到跟前一看车辆段的。说的是修车工人穿的工作服比较脏烂。由于每天要在车下钻来钻去的修车,车下油泥铁锈灰尘总是弄得一身,看起来真是像个要饭的。那时仗着年轻,身子灵活,很快就适应了当时的工作。干的又快又好,一般一天的修车任务,我们上午都能轻松搞定。程达志和皮祥钰还多次参加铁路局的青工比武,并且拿了名次。
月山车辆段北边紧挨着太行山,职工宿舍就在半山坡上。顺着山坡上的路,往山上走不远处就是月山寺。月山寺始建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月山寺在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当时房舍千余间僧侣数佰。古树参天经声缭绕。
我们在车辆段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除了上山转转月山寺,主要就是在段里的篮球场上打篮球,踢足球。在食堂餐厅有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晚饭后,许多职工就在餐厅看电视。当时的电视节目不多。除了新闻联播就是看一些电视连续剧,印象比较深的有“霍元甲”,“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的来人”等。
直到1981年我在月山车辆段干了整整六年。这平凡的六年,虽不轰轰烈烈,但在这平凡的岗位上,用我个人微薄的力量,为我们国家的铁路事业作出了我的贡献,而感到自豪。这对我今后人生也打下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
车辆段轶事
车辆段后,山坡上的月山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