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默萱
亚布力论坛理事、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在论坛发言时,曾提出两个鲜明且具冲击性的观点:
第一,电影是百分之百的商业,每一部电影的出现都带着商业的诉求;
第二,大师情结正在弱化,商业导演才能获得更高的认同。
对于王中军理事的发言,我持有不同的观点,电影虽然是商品,但其目的不应该纯粹是为了百分之百的商业,就拿诚品书店的创始人吴清友来说,即使亏损,他也要做有情怀、有温度的书店,始终坚持真正把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放在第一位。凭借这一诚心,他打动了客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最终,也赢得了市场。
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是流动的、有声的影像,从电影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来看,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不同时代的电影都有着不同时代的特色,它寄托了人们心中的对某种理想生活、某种历史记忆、或者某种独特经历的视觉期盼。
从1905年电影行业诞生到现今,100多年的时间里,电影的题材和类别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题材越来越丰富多彩,内容也越来越别开生面,这和不同时代下人们心中对艺术的品味和追求有关。
在过去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国民可以电影去寄托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那时的电影题材比较单一,如《红高粱》、《闪闪的红星》、《红色娘子军》等优秀电影,当其广为流传后、深入人心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启迪民智的,因而我觉得,好的电影是可以引领时代思想潮流的艺术创作。
只有理解了电影的本质,我们才能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作品。
正如电影《芳华》的成功,一方面是源于其剧本故事的独特,另一方面便是源于影视制作的精良。《芳华》的故事灵感来源于编剧严歌苓在文工团亲身经历的故事,由于其小说独具特色的笔触和视角,其作品经常被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大导演改编成电影,例如《金陵十三钗》、《少女小渔》等作品均是非常成功的影视大作。
回顾我们看过的、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且让人百看不厌的经典电影,例如《阿甘正传》、《肖生克的救赎》、《罗马假日》等电影,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它们对生活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并且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而如果影视制作者仅仅专注于商业利益,一味地以急功近利的态度去追求夺人眼球的秀技之作,或者一味地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其后果必然是中国的影视市场产生越来越多没有灵魂与深度的影视泡沫,不仅不利于我国影视艺术的发展,而且也会让影视行业走向低俗化和娱乐化。正如某植入大量广告的影视作品,在影院放映后遭到众多观众的嘲讽和吐槽。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影视作品越来越不仅仅局限于现实以及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因而除了与现实生活接轨的影片,科幻类型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并且深受不同年龄阶层人们的喜爱,但目前而言,优质科幻影片的制作对于中国仍然是一大短板。
这其实和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有关,东方人更注重于反思历史,西方人更注重面向未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对于这一大短板,我们必须借鉴和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和成长。
回顾曾经火爆全球的电影《阿凡达》,以其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惊人的票房记录,我们可以得知,丰富的想象力和优质的影视特效是科幻品作品脱颖而出的重点,而这一点,恰恰是我国影视行业严重匮乏的。
因此我认为,未来中国影视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努力形成中国的独有特色,一方面要回顾历史和回顾经典,从经典影视作品中寻找灵感和启发,从中西方传统文学中寻找优质内容作为剧本故事的源泉。另一方面就是要思考未来,以丰富的想象力为人们创造更多打大开眼界的优秀作品。
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完善和发展上,中国影视创作的立足点都应是基于对时代观察后的富有灵魂的作品,而不是仅仅把影视作品当做谋利的手段和纯粹商业化的运作。
如此,我相信中国未来的影视必然会呈现崭新的国际形象,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