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1》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1》

作者: 金吾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21:45 被阅读8次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1》

    今天是戊戌年乙丑月壬戌日,腊月十九,2019年1月25日星期五。生日快乐,要身体健康,积极进取鸭!

    《中庸章句序1》新安朱熹序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朱子首先回答了三个问题:

    第一,《中庸》谁写的?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名伋。我们常说的"思孟学派","思"指的就是子思,"孟"指的是孟子。

    第二,写作目的是什么?为了避免道学失传。

    第三,道学是什么呢?上古以来就有道学传统,但经文可考的最早文献是"允执厥中"一句,这是尧传授给舜的;等到舜传授给禹的时候变成"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增加了三句话。本来,尧的一句话的表述已经到位了,说尽了,增加这三句的必要性在哪儿呢?只有这样才能讲透。

    这又是为什么呢?

    【盖尝论之: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

    朱子说,我试着分析如下:人心的功能作用是虚灵知觉,原本只是一个一,之所以出现人心、道心的区别,是因为两个要素的相互作用造成的:一个是肉体的欲望激情,一个是性灵的理性之光,每个个体差异,都因为这两个要素的组合不同,使得有的人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而有的人深知微妙之理却不能展现出来。

    【然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知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

    朱子说,但每个人都受到肉体欲望和激情的影响,即使上等智慧的人不能摆脱其影响,同样,每个人都具有天性,即使下等愚钝的人也不能完全丧失道心。

    【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人欲之私矣。】

    人心、道心,即欲望、激情和理性,无论何种比例,它们总是交织于方寸之间,如果不懂得有效管理,就会导致危险的更加危险,隐晦的更加隐晦,结果只有一个:大公无私的天理反被自私欲望打败,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出现在社会中。

    【精则察夫二者之间而不杂也,一则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也。从事于斯,无少间断,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惟精惟一的作用是什么呢?朱子说,精的作用是厘清区分,这是认识论的层次,这一关是绕不过去的。一的作用则是定海神针,不忘初心,这是价值层面的问题。糊涂人难有正确且坚定的价值观。只有不间断地从事认知与价值研判的活动,使其成为生活方式,就能使理性之光成为一身之主,使自己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同时,欲望和激情总是听从理性的指令,就会转危为安,太阳跃出大地,摆脱晦暗的痛苦,照亮生命的天空,则前进和守护都能实现恰如其分正当其时,少有差错,这叫做无过无不及。

    下节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wm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