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19》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19》

作者: 金吾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21:28 被阅读7次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19》

今天是己亥年丙寅月甲申日,正月十二,2019年2月16日星期六。

王夫之特别著作一篇《名篇大旨》,专门论述《中庸》的篇名:"名篇"的名是名字的名,不是名气的名。"大旨"即要旨的意思,指的是根本、终极的涵义。

为什么要专门讨论《中庸》的篇名呢?因为朱熹为其下了一个注解: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王夫之不能完全同意。

特别是"中"的定性问题和"庸"的范畴界定问题,极具探讨价值。比如说"中"字的定性问题,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这个字人人都认得,正解者却绝少,因为往往忽视其本体论意义上的联系,而从实用角度使用的情况居多,比如说,《中庸》里,"中"的组词很多,除了"中庸",还有"执中"、"时中"、"用中"等,这种运用当然是必要的,但同时也正是这种组词现象,使得读者更容易从实用主义角度看待"中"字,如果不能正确定性"中"的概念,就会导致随意解读的无穷后患。"庸"字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且问题同样深重。

鉴于这个问题的恒常性和关键性,尤其突显这篇《名篇大旨》的可贵,其可贵之处在于兼顾了整体把握和深入分析的关系,船山学力深厚,辨证方法的运用随处可见,方能成就如此大功。船山的学力有多厉害呢?"六经责我开生面"!他说六经已经烂熟于心了,正是六经责成他别开生面,勇于提出不同于成见的见解,开辟全新的道路,指引道学的发展。他从统览《中庸》全文的俯瞰视角作出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再加以置身其间的切己分析,将中国哲学最核心的课题和概念,作出独到分析,得出结论说:

"中者体也,庸者用也"。凡是中,都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凡是庸,都是方法论意义上的。

这个结论对于学习消化《中庸》意旨作用巨大,因为自从《中庸》成篇以来,解读者众多,解说者如云,这可不仅仅是叠床架屋而已,主要是纷纭歧义垒如危卵,若无船山这般人物开山,只怕终其一生皓首穷经也绕不出来吧!

师父曾举一喻说明师承的作用:索桥的两侧栏杆,防止跌落丧命。听闻师言,一下子就激灵了一下,因为正中我的弊病!在这之前,我的阅读连同我的学习缺的就是栏杆围护,我成年累月的买一些流行的畅销书籍,惟恐自己落伍了,今天回头再看过去的自己,就像一个拚命追着萝卜追,成天绕着磨石转的那头笨驴:勤奋但却没有头脑,是一个勤奋的贪婪的笨蛋。

要想实现系统的学习,离不开明师指点和船山一样伟大的开拓者的引领。

前者是运气,后者坐标。

不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有机会遇见明师。常言道:人有三大悲哀:遇明师不学,遇良友不交,遇良机不握。由此可知,得遇明师绝非易事更非平常之事,绝对是祖上积德,我辈幸运,倍当珍惜,永怀感恩。

又常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谓的修行也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更需要贯通子、孟、程、朱、船山等坐标式的学脉谱系,即站上巨人的肩膀向上攀登。只有系统的学习,才有扎根般牢固而足以预见成长的收获。

这一节开始,船山进一步论证"中"和"庸"的内在联系和互相作用的关系。这次是从《中庸》第一句开始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上谓教"。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og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