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7》
今天是戊戌年乙丑月戊辰日,腊月廿六,2019年1月31日星期四。
【惜乎!其所以为说者不传,而凡石氏之所辑录,仅出于其门人之所记,是以大义虽明,而微言未析。至其门人所自为说,则虽颇详尽而多所发明,然倍其师说而淫于老、佛者,亦有之矣。】
上一节,朱子讲到,二程以《中庸》为理据,驳斥道家和佛家的曲解和误读,阐明允执厥中的本真含义,人们于是认识到子思著作《中庸》的大功德大功效,但却不能认识到二程本身的价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不能领会二程的讲解,不能形成自身的心得。
这一节,朱子直发胸臆大声疾呼:这真是令人痛惜啊!
为什么世人不能领会二程的讲解?朱子分析说,因为他们的话由石姓门人整理出版,其中的内容主要来自二程弟子们的笔记,这种听课笔记的特点是"大意虽明,微言未析",即大体的意思出来了,味道出不来。一门学问,如果只能听个大概,它在指导实践中的灵魂作用就会失去,那么,这跟听评书的效果也就一样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理好懂,而心性难成。心性是怎么炼成的呢?全靠心灵的触动和身心的全情投入,而能够同时调动心灵和行动的学问,非微言精义无以启智。
这里,需要区分娱乐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娱乐的知识像评书,听过就当耳旁风,没有想过用到自己身上,真正的知识必然经历严格的打磨过程,大用于世。
朱子接着分析指出,听课笔记已经是二手加工过的知识了,本身已不足以胜任启发智慧指导实践领会真义打磨心性的任务,更何况,二程的一些高徒还很不老实,自己做了很多发挥,本来发挥并没什么不好,然而,当时风气所盛,这些高徒浸淫于风尚之中,违背老师的学问,醉心于道家佛家,表面上说的是儒学的话,实际上讲的却是道家佛家的意旨。这就是断僻蹊径素隐行怪,说的一套又一套,却没有一件落在心性上。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