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也是修行

作者: 凯文讲书 | 来源:发表于2021-10-24 21:32 被阅读0次

    什么是修行?

    其实修行不一定必须在深山野林、孤寺野庙才能修行。

    一行禅师说,只要保持正念,吃饭也是在修行。

    王阳明也说,修行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丹尼尔·西格尔说,保持正念就是专注于当下的觉知,用“七感”轮流感受当下。

    那么,周日早上不妨按照禅师和专家的教导,来一场吃饭修行吧!

    -1-周日早餐

    妻子孩子都在睡周末美容觉。虽然昨晚关闭了每天早上的闹钟,但可怕的生物钟还是在6点叫醒了我。翻了几次身,还是睡不着。人老了,瞌睡劲儿也少了,索性起床,像惯常那样去做了早餐。

    本想等家人一起吃饭,但还是生物钟,让我的肚子发出咕噜噜的抗议“该吃早餐了!”。

    于是不等家人,开始一个人的早餐。

    早餐看起来还挺丰盛的,主食是小馒头、蒸玉米,配上花生酱;蛋白质是煮鸡蛋;小菜是凉拌胡萝卜丝;还有一碗热牛奶。

    迫不及待地开动起来。一个接一个地塞入口中,不,应该是一个等不及另一个地一起塞入口中;嘴里没嚼几下,筷子已经夹起了下个食物等在嘴边;习惯性地胡乱地嚼几下就吞了下去。

    对了,不能浪费宝贵的时间,左手打开手机,翻开微信头条,边看边吃!

    手指不小心碰到了读书app,昨晚读的书自动打开,正是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翻开的地方是,

    -2-吃橘子的故事

    一行禅师和朋友吉姆一起吃橘子。吉姆一边兴奋地说话,一边掰橘子,一片没吃完又掰了一片。一行说:“你应该把嘴里的那瓣先吃完。”吉姆一下子就明白了,那是一行禅师在提醒他,进食时要保持正念。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进了监狱,一行禅师给他写了一封信:“还记得那个橘子吗?监狱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任何时候都应该像吃橘子一样慢慢体会每一瓣橘子的香甜,这样对待生活,坐监狱也无非找一个地方坐着,关键是让自己的心收敛。

    正念就是对当下的感受保持觉知。王阳明也说过,修行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饿了就专心地吃饭,困了就啥也别想专心睡觉。修行的关键是专心体会当下的每一刻。

    一行禅师吃橘子的故事,和佛陀修行悟道那天的历程很相像。

    佛陀曾经信奉耆那教,在森林里的一个山洞里苦修了六年,但苦修无果。佛陀决定放弃这种极端的修行方式,洗个澡之后找了一块破布充作衣物,随后继续前行,但是久未进食,体力不支倒在了地上,被附近村里的女孩善生看到。善良的善生喂了佛陀一碗乳汁,佛陀得以醒转。在一棵茂密的菩提树下继续参悟大道。

    那天,佛陀终于悟道,善生和其他孩子一如以往一样来到佛陀修行的树林里。他们在那里一起吃橘子。孩子向佛陀请教,他领悟的大道是什么。

    佛陀对几个孩童开示:“孩子们,留心吃手里的每一瓣橘子,就是要吃它时真正地与橘子接触和沟通,你的心没有思念着昨天或明天,只是全神贯注地投入这一刻。这时那橘子才真正存在。”

    但保持正念时,这一刻就意味着生命的完美和圆满,是体现在时刻与当下完整地融入。

    -3-第七感与觉知之轮

    丹尼尔·西格尔是现代脑神经科学开创人,他提出了第七感的概念,被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誉为可以和佛洛依德、达尔文并列的心理学家。

    丹尼尔博士提出用觉知之轮来练习正念。也就是用注意力引导思想,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基本感觉),身体内部的感觉(第六感),以及内心感觉(第七感),去专注地轮流地体会当下的感受。觉知之轮就是整合意识。

    觉知之轮就像一个自行车轮:轮毂代表意识中的认知体验,轮辐代表集中的注意力,边缘代表已知的事物,包括感觉和其他心理过程。边缘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五感(外部世界)、第二部分第六感(身体)、第三部分第七感(心理活动)。

    丹尼尔博士的第七感和觉知之轮练习把正念的练习更系统化、更步骤化、更科学化,正念不再是玄而又玄的玄学,而成为了具有生理基础的大脑集中注意力训练。正像丹尼尔博士所说,注意力在哪里,神经元就在哪里放电,相关的神经元就得到了加固。正念让人专注当下的能力不断提升,人们就不再纠结各种情绪,能够看到各种感受的本质。正念归根结底就是让第七感相关的神经元连接更固定、更快速。

    -4-正念吃饭

    今天一个人的早餐正好练习正念吃饭。

    首先将觉知之轮的轮辐转向边缘第一感视觉(色)。将注意力集中在食物的外形、颜色上。胡萝卜是暗橙色一根根堆积在一起,细看起来就像连绵的山峦;煮鸡蛋是白色和黄色,白里透着亮、黄里凝着脂,蛋黄的裂缝组合起来正是一张笑脸;煮玉米是颗颗饱满的淡黄珍珠,一颗颗紧挨着泛着光;牛奶是乳白色,偶尔一滴落下,圈起层层的波纹。专注之下,每一样食物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美。

    其次将轮辐转向听觉(声)。周末的清晨寂然无声,但认真探寻,竟也生动丰富。卧室传来妻女微微的鼾声,正处于深睡眠状态,我放佛看见了她们睡梦中微笑的模样;远远传来工地的敲击声,也没平时那么刺耳了,倒像是有规律的罄音;上下楼偶尔传来早起的人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我慢慢地、一个个将食物轮流放入口中,几根胡萝卜丝是细细的脆响,一颗玉米粒是轻微的爆破声,一勺花生酱的花生碎是牙齿细细的研磨声,一口牛奶入口入喉是低低的吞咽声,认真感受,竟好像还听到了食物在胃肠里的蠕动声。原来每一样的食物听感也各个不同,像是一场不同乐器的交响乐。

    接着将轮辐转向嗅觉(香)。这是平时我们吃饭基本忽略的感觉。除非食物的味道特别强烈,比如辣子鸡丁的辛辣、红烧肉的醇香,尤其作为早餐,基本我都把嗅觉自动忽略了。夹起胡萝卜丝,放在鼻前,是醋的酸和酱油的鲜;拿起蛋黄,用力去嗅,是一种食物的香甜;馒头里透出的是迷人的面粉发酵味道;蒸熟的玉米粒散发的是令人陶醉的清香;那看似寡淡的牛奶,鼻子凑上去竟是醉人的奶香。如果不刻意去嗅,这些味道几乎注意不到,但一种种地去嗅、去集中注意力感受,各种味道让人惊喜连连。

    然后是把注意力转向味觉(味)。胡萝卜丝是本身的甜味夹杂着调味料的酸和咸;鸡蛋虽没什么特别,但细品能感受到蛋白质的香;玉米是淡淡的甜;馒头也是甜,但甜得更重一些;牛奶没有加糖,没有甜,但更多的是动物的脂香;花生酱的味道最特别,香、甜、咸混合在一起。

    接着把轮辐注意力转到触觉(触)。用舌尖和牙齿去感受各种食物的触觉。胡萝卜丝是脆;鸡蛋是软;馒头抹上花生酱是沙;牛奶是滑。最复杂的是玉米粒,稍硬偏韧的外皮,咬碎后爆浆的胚芽,迸溅的汁液,嘴巴里像放了一场烟花,食物的各种触感竞相绽放。

    第六感是把轮辐转向身体内部。过去吃饭时总是感到饿,所以迫不及待地把各种食物塞入口中,但突然之间就感到吃撑了,仿佛饿和撑之间缺少了饱的过度。当慢下来逐个感受五感,饭一口吃完再吃下一口,菜一次夹一根而不是一次夹一大丛,玉米一粒粒地拧下一粒粒地咀嚼,才感受到身体内部从饿到饱的过程,就像一滴滴水慢慢注入水杯,由不满到满,再到慢慢溢出,从容、缓慢、可见。

    正念吃饭时,不用执着于呼吸,也不用刻意地数息,就进入了正念呼吸。呼吸就自然也慢了下来。缓缓地吸入空气,让空气充满胸腔、腹腔,再慢慢地呼出空气,让腹腔、胸腔塌陷。食物好像在身体内部慢慢流淌,从嘴巴到胃到肠,缓慢而悠闲。

    最后是第七感,即内部的情绪、想法和感受。突然我意识到自己的嘴角不由自主的微笑。以前的正念练习,我总是要在正念呼吸后提醒自己嘴角上扬,因为刻意地数息会让我控制自己、皱起眉头。但这次轮流关注五、六感,竟然无需提醒就开始自然微笑。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从容和宁静,根本无需刻意为之。

    那一刹那,我突然感受到了佛陀嘴角那种发自内心的、神秘的微笑。

    大概一年前的某个早上,我在正念呼吸,在朝阳、鸟鸣、微风、花香的环绕中,我突然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欢喜。但那次以后我就再没进入过那种状态,那种感觉总是求而不得。

    就在这个宁静的清晨,但我试着正念吃饭时,我又和这种久违的喜悦不期而遇。那一刻,我体验到了多巴胺尽情喷射的畅快。

    这时的我,突然明白了王阳明的话。

    正念为什么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

    因为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每一刻,专注体会七感的每一感,这时你就进入了人生无限欢喜的美妙时刻。

    【无戒学堂日更第293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吃饭也是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yd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