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对五邪进行了解释。当脾脏有问题的时候,影响到了心脏,我们称之为实邪,我们在学针灸里面就下了一个治疗法则,“实则泻其子”;肝脏有问题的时候,影响到心脏,这个时候,心脏是处于虚的状态之下,我们称为虚邪,所以,针灸里面又下了一个治疗法则,“虚则补其母”。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这句话只要是学过中医的都知道,但是,这里还有一句话“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这些都是关于虚实在治症上面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
如果说肝生病了,肝脏里面长东西了或者是硬化掉了,这是一个实证。我们要想办法让“实”变成“虚”,那么,要如何才能让这个“实”变成“虚”呢?这时我们就会想到一个治疗法则“母能令子虚”,那就补肾,肾的子是肝,肝就虚了。
当我们在补肾的时候,肝本身已经受病了,已经是很实的状态之下,已经没有东西比它更强了。这个时候补肾,肾水会去克心火,心脏的火会下降。当心火下降的时候,人体会去自救,肝就会把木头丢出来,把火生大一点,像这一段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所以,平常身体健康的时候,补补肾,肝脏就不会有问题。
在过去,我们知道肝有病了,木会克土,赶紧去强土,这也是对的。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原则到后来,就是“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治疗的法则,以后会慢慢深入的时候,就会看到我们治证。
在《黄帝内经》里面,所有后面的《伤寒》《金匮》的所有的东西全部来自《黄帝内经》,所以,内经的观念一定要很清楚。这个时候,处方一下去就到,也不会错。《神农本草》里《黄帝内经》的内容就比较少。《本草纲目》里很多的药我们不需要,不需要的药就把他删掉,什么大便都拿来入药,寡妇床头的灰拿来入药,等等这一些,我们不需要,把它删掉。中医就是这样子,几千年的东西,我们要去腐存新,精华的东西才是最好。
原来的东西本来是很简单,后来经过演变,演变来演变去,越弄越复杂了。中医不好学,就是各路名家太多了,温病派,脾胃派,伤寒派,滋阴派,寒凉派,火神派等等,还有道医,武医等等,把人们都搞糊涂了。
学中医,倪师的看法,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由浅入深,慢慢在到中医的重心,然后再到《伤寒》《金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这样去进入,不然会花大量的时候去读一些不必要的书。第二种就是由深入浅,也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方式,把中医的经典的整个概念全部记在心里面,这个时候,去看书,就不会被书所迷惑。
有的人写的书很厚,表示他很有知识,以为他的东西可以传世,结果打开来看,只有一个方子可以用,可能买那本书,就是为了那个方子,那也是不错的。可是,不懂的人就会被书迷惑,那个药找不到,非要那个药不可,那种脑筋就很死,就不会找别的药来代替。
所以,如果我们学中医真的能够掌握重心,把重心抓到以后,会把中医简化,当《黄帝内经》学完以后,《神农本草经》学完以后,再去看《伤寒》《金匮》,一看就知道,觉得这个方子就是自己开的,这就是浑然天成。
我们顺着张仲景的思路去看,在读《伤寒》《金匮》的时候,回头去看,张仲景是怎么想到的。张仲景就是看了《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才写出来的《伤寒》《金匮》,当我们学完《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再去读《伤寒》《金匮》应该觉得很简单才对。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主要的原则就是,我们在风很大的时候,你还站在风口上吹,所以,我们不会让风直接对着人体吹,例如夏天开电风扇,不要对着人吹,对着墙壁吹,然后回风。心情要保持安逸,随时保持心情愉快,不要去受到外面人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