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知:
自恋型父母
1.充满情感忽视的教育方式乍一看跟健康的教育方式没有什么不同,但其中的区别是非常巨大的,就像森林里的蘑菇一样,有些是美味佳肴,有些则会致命,相似之处仅仅是表面而已。
2.自恋型父母永远无法理解或顾及他们孩子的感受。没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房间里,用生锈的器具做手术的人。
3.自恋者成为父母时,很难和每个孩子有良好的关系,他们会在孩子们中偏心,至少一个孩子会让他们觉得非常失望,也会有一个很像自己的孩子会成为“受惠者”,他们会对这个孩子特别优待,直至这个孩子成人后才有可能意识到这份爱始终都是带有条件的。
专制型父母
4.鲍姆林德博士描述专制型父母:他们推崇规则、限制和惩罚,用一种既不灵活又不强硬要求的方式抚养孩子。
5.并非所有专制型父母都是有虐待倾向的,然而,所有专制行父母都是充满情感忽视的。
6.许多专制型父母倾向于将孩子的顺从等同于爱。
7.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多,孩子被要求服从父母的规,还不能质疑父母。
放纵型父母
8.放纵型父的教育方式可以被看作采取最不容易遭到抵抗的方式。往好里说,他们只是希望孩子快乐,往坏想,他们根本不想做教育子女的工作。不管哪一种,他们没有给孩子建立任何限制、规则,或在孩子青春期时可供叛逆的强有力的成年形象。
9.他们不喜欢说“不”,对任何冲突感觉不舒服,也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约束。
10.青少年渴望自由,但毫无约束对他们无益,青少年需要一个与之对抗的强大的父母。他们在与父母的规则和违反规则的后果的冲突中学习如何做出好的决定和如何管理他们的冲动。
11.放纵型的教育还有另一个缺陷: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的反馈,她得为自己负责,找到她对自己的期待:她擅长什么,她的弱点是什么,她应该争取什么。
12.真正充满爱意和关怀的家长需要肩负起教导孩子的责任。
13.他们意不到父母在子女面前需要成为权威的代表,通过规矩,后果和对孩子说“不”,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并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感受。
二、迭代的旧知:
以为爱孩子就是有爱,不同方式只是不同的爱罢了,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要有问题也是自己不理解,不懂事,觉得父母都是为我好,不存在错,仅仅是每个人的脾性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三、思考与收获,如何去做。
自恋型,控制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喜欢用权力来征服,来证明孩子爱他们,而不是他们去爱孩子。视孩子是自己附属品,应该听从,顺从,建立所谓的和谐家庭。
放纵型父母看似和谐,却将所有问题都掩盖了,导致孩子没有任何方向感,也无自律性,在没有形成稳定的心智模型前让孩子自我管理无益于是让孩子自毁前程。
小时候,父母都比较忙,特别是父亲,很少看到他的身影,唯一的回忆就是每次父亲回家都会很开心的带很多好吃的东西,也会煮好吃的食物,陪我玩上一段时间。也正是这样的方式,至今是父爱的影响,让我觉得内心充满力量,因为在父亲那,我得到的信息是:即使再忙碌,父亲也会陪我,他是爱我的。
相比母亲,虽然天天在一起,却从不管我的学习,所以无论成绩好坏,都没关系,每次拿到好成绩时,母亲也没什么意外之喜,也没有得到过肯定,考砸了也是。所以在母亲那得到的消息是,你自己照顾好自己就好了。
当长大后,无论做什么,都尽到自己所能,也便可以了,并不会想着自己还有很大的内在潜力。也会焦虑,也会觉得生活无意义。这些都是来自童年的情感被忽视。
要学习去做
1.多去关注孩子的情绪需求,不要一有问题就直接说行或可以。
2.学会自我疗愈,练习去倾听自己的情绪,只有自己懂了才会更好的去引导孩子。
3.在夫妻关系中,多去了解对方的感受。多用情绪词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