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个叫陈老湿的作者讲述了教师世家的女儿在中考前的一段经历,令人深思。
这位女孩的父亲大学的专业是教育,当过老师。身处四线城市的他,深切感受到周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焦虑,丝毫不比一线城市少。
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校外培训机构在大家的焦虑需求中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他只想给女儿一个幸福的童年,初三之前从未让她上过一天培训班。女儿的成绩也一直不错,且在画画上颇有天赋,好作品频出。
可就在初二结束的那个暑假,一条"特大喜讯"打破了这种平和。
他的女儿获得了省城一所著名民办初中的交流生资格,这是一所传闻中师生都是大神的超级牛校!
这可是一个绝大多数人挤破头想进而没能进的名校啊,这位爸爸也难免沉浸在这种光环的虚荣和憧憬中。
爸爸心想:这样的学校,老师一定都是绝世高手,孩子只要被他们稍加点拨,学业便能突飞猛进。
然而,女儿去那里读了一年初三,彻底颠覆了他对牛校的认知。
一、超前教育
开学考,女儿的数学只得了70几分,很多内容没学过。因为,牛校里的孩子初二时已经差不多学完了初三!
初三是冲刺的阶段,学校根本无暇顾及女儿这个连新课都没上完的"插班生"。
这下父亲有了危机感:女儿没学而落下的课程怎么办?
老师说:"去上课外培训班。"
父亲这才明白,原来牛校只负责抓尖子,你学习跟不上只能自己搞定。
他想亲自辅导女儿,遭到了妻子的坚决反对:
你能把孩子当试验品吗?孩子不能由你乱来,他们班的学霸都上培训班,XXX已经上了8年你还不知道……
原来,那所牛校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上课外培训班。
最终,他们选择了一个著名的培训机构,名额还要秒抢,入学还要考试。
让他们高兴的是,女儿考上了。可没有想到的是,迎接他们的是更大的焦虑。
二、疯狂的竞争
接下来让这位父亲瞠目的,是牛校的题海战术和疯狂的作业量。各种抄写、背诵、练习,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考点,光作业就占用了孩子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
各种"打鸡血"动员会一个接一个,每考完一次要重新划分一次座位。
一次次的排名、通报,残酷的竞争气氛就这么打造出来了。
女儿的成绩忽上忽下,几次考试之后阵脚大乱,始终无法融入新的环境,加上周末的补课,学习节奏已完全乱套。
甚至,孩子一周和父母说不上一句话,连最喜欢的画画也放弃了,整个人都失去了往日的自信。
中考前的最后一个寒假,过年回老家时,从教几十年的爷爷终于开口了:"咱们不上什么一级重点高中,读个普通中学就可以"。
于是,爸爸和女儿做了一次长谈,然后做了三件事:
1、停掉培训班
爸爸说:人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节奏,否则,永远只能看别人跳舞。
2、 帮孩子重树信心
在研究了女儿班级的情况后,爸爸告诉她:
班里前两名是名不虚传的学神,短时间无法超越,其他的"学霸"只是多做了几道题而已,未必见得比你厉害;
最后阶段,我们做减法,别再去碰那些难题。把心态放松,考试减少失误就OK了。
3、 为孩子减负
让女儿有选择地做作业,不要重复劳动;抄写的事由老爸代劳。
有一项寒假作业是单词抄写,足足让父亲抄了一个星期,累得他头昏眼花。他充分体会了女儿的艰辛:这还仅是一门课的一项作业而已!
为了让女儿宽心,爸爸让女儿按他的要求做,一切责任老爸承担。
女儿心态因此放松了许多。
中考结束,女儿竟成了 "黑马",成绩脱颖而出。这个结果打脸了很多人。
回想这一年的经历,女儿过山车般的成绩曲线和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让这位父亲心有余悸:
整个初三,女儿练习做了一大堆,成绩毫无进步,近视却加深了200度。
幸好他们及时调整了节奏。
经过反思,父亲得出了这样的感悟:
以前女儿就近入学,学霸比较分散,压力比较小,学习效果也更好。
到了牛校,学霸集中,可二八定律依然存在,真正顶尖的只有20%,剩下80%原本的学霸就沦为了"学渣"。
而学校关注的,只有那20%。当教育生态被打破,那些普通牛娃其实就成为了尖子生的铺垫品。
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普通牛娃心理容易被击垮,在压力和自卑感顿生,对他们的学习反而是有害的。
这位父亲告诫大家:"不要将孩子完全交给学校。"
记得一位朋友的儿子,也曾是学霸。初一结束时父母花重金找关系,好不容易让他进入了一所人人仰慕的重点中学。
在这个学霸云集的环境里,儿子发现自己竟然连个中等也没能算上,巨大的落差让他心态大变,半年内成绩急剧下降,整个人压力巨大,也失去了自信。
父母经过深思,中考时并没有要求儿子选择最拔尖的高中,而是选择了稍逊些的重点高中。儿子的心态也回归了正常,这段经历也让他看清了自己的定位,学会了调整自己,踏实地努力,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面对残酷的竞争下孩子的反常,我们难免焦虑,但我们更需要的,其实是冷静和反思。因为,父母才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心态,如果心态扭曲了,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也会跟着扭曲。教育焦虑下,做决定前我们还需学会冷静深思。有些代价,其实你本不必付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