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原计划让学生自主讨论概括事件,但预设会浪费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在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听了北京一位老师的讲课,对于学生概括故事情节一环节,采取提前预习,然后反馈探讨的方式,我觉得省时省力,拿来借用,效果不错。
我将资源网上两同学以小标题形式概括事件的内容通过PPT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探讨哪一个更贴切,学生讨论效果良好,这一环节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孩子们众说纷纭,课堂气氛活跃,这样做的目的避免了概括不出同学的尴尬,也给了学生概括的“模板”,不少学生虽不会概括,但至少可以评价别人的概括。
第二课时,设计了任务活动,目的重在分析作者情感与写作手法,课堂反应良好的环节是仿写环节,我让学生以“我应该感谢我的母亲”开头,写一段文字,个别同学反馈良好。
不妥之处在于,“夹叙夹议”手法没有讲透,学生对于议论性句子把握不准,在此环节匆匆掠过,有些遗憾。
还有一点就是对于课文背景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至于学生对作者给予母亲的情感不容易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