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想法散文
从早教中心的鞋柜,看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

从早教中心的鞋柜,看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

作者: 林嘉树 | 来源:发表于2020-11-04 20:44 被阅读0次

    昨天,带一一去早教中心参加活动。

    进早教中心需要换专用的袜子,鞋柜有五层,上面两层是“妈妈”,中间两层写的是“宝宝”,当时,我没有意识到最下面还有一层。

    后来,先生停好车也来了,他跟早教中心的老师说:“我站在门口很尴尬,为什么两层都是妈妈的,没有爸爸。”

    我接话道:“是呀,我也注意到了,为什么只有‘妈妈'?”

    难道是“丧偶式教育”已经夸张到这种程度了吗?

    早教中心的老师解释道,最下面的那一层是“爸爸”。

    原来是“爸爸”的标签不小心弄掉了,“爸爸”的袜柜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这似乎隐喻着爸爸在育儿中的位置。

    日本著名的导演是枝裕和在女儿出生后,有这样一个感悟:“妻子一下子就变成了母亲。而男人什么时候才‘真正变成父亲呢’?”

    我家先生仅仅是每次陪着我们出现在早教中心,就已被屡屡夸赞为“好爸爸”。

    每次被问,家里孩子的教育主要谁负责?他指着我。

    “我们这有节“父母课堂”,谁来学。”他指着我。

    我看育儿知识,都是把育儿知识点整理好,发他微信,强调必看,他才会看完。

    就这样,他都能是横向比较的优胜者,众人口中的“好爸爸”。

    而我就算全力养育,全心教育,也只能被评价为一个“爱学习、懂教育的妈妈”。

    我倒不是心理不平衡。

    我自己也跟先生说,你能做成这样实属难得,因为大部分爸爸做不成你这样;但我能做成这样,基本合格,因为很多妈妈都跟我一样。

    从评价出发,这只能说明这个社会对“爸爸”和“妈妈”的评判标准不一样;从能力出发,“爸爸”和“妈妈”的战斗值实力悬殊。

    曾在李一诺的公众号上看到这样一个观点,她说,她以为生了孩子,一个家庭是从1+1=3,多出的“1”,夫妻二人,每个人承担0.5就好。

    但生了孩子后,她才发现,根本是1+1=10,但是爸爸们没有经历过十月怀胎,也没有母亲和孩子那种血肉相连的深刻,能力值能提升20%,已是他们的生理与心理极限,剩余的80%,通通由妈妈承担。

    对此,我深以为然。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她的绘本、玩具、生活用品,我负责到底。

    我必须强身健体、照顾好自己,为了抱得动崽,为了不生病;

    学习时间管理,把孩子的事放在重要且紧急的第一象限,再快速切换,处理别的事物。

    学收纳整理,不要在找东西上浪费时间,要有能力快速把家里收拾整齐。

    学育儿知识,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学习如何给她好的养育。

    自我能力提升,教育无他,爱与榜样,最佳状态是实现自己和孩子的双向养育……

    妈妈带孩子,是全身心的投入,做再多也应该;爸爸带孩子是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是帮妈妈减轻负担。

    我只有把带孩子的事都包揽在自己身上,算作自己的职责,才不会对他心生怨念,反而,在他能带孩子散步,为孩子做辅食,陪我与孩子出行时,心生感激。

    这样的心态,并不是先生传达给我的,而是我为了能在家庭关系中保持平和,不自觉养成的。

    情感专家涂磊曾经在节目上说:

    婚姻里,最怕的是他打心底里对你们的婚后生活分了工,从骨子里认为我是个男的,只负责赚钱就可以,而你是个女的,理所当然就应该足不出户,没日没夜地带娃。

    我先生很好,他没有做这样的分工,他的状态处于我愿意做,但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你安排我我都做。

    所以,我在抱着孩子睡觉,什么也不能做的时候,他就让我在微信上列个清单,他一项一项地照办。

    对此,李一诺说,你能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已经非常优秀。

    所以,我作为妈妈和他作为爸爸,我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同样是养育一个孩子,妈妈是主动的、进取的、全力以赴的;爸爸是被动的、顺其自然、一推一动的。

    女性,经历怀胎生子,迅速成为妈妈,而男性,如同是枝裕和的提问:“什么时候才‘真正变成父亲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早教中心的鞋柜,看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knvktx.html